“全球南方”的目标是搭建桥梁而非树立壁垒
中国日报
2024-08-23 17:03
发布于北京
中国日报官方账号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近年来,中非在保持兄弟情谊的良好基础上,不断推动双方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非洲各界普遍认为,中非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提升媒体和智库合作水平,持续鼓励民间交往,为彼此文明的互知互信开辟了道路、搭建了平台,不断增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厚度、广度和高度。
01.
全球文明倡议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指引
通过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中非文明奏响自身的独特音符,展现百花齐放的文明景象。在非洲舆论看来,中国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中非语言也完全不同,但在文明和哲学层面却与非洲同胞如此接近。近年来,中非在加强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的关键动力正是文明互鉴。
2022年9月6日,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天宫对话”活动索马里分会场,当地学生展示活动纪念品。新华社发(扎卡里亚摄)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认为,人类文明和谐共存、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交流思想、共同繁荣,这种理念虽然听起来过于理想化,却一直受到中非双方的推崇。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帮助非洲实现梦想。
埃及翻译家、《今日中国》杂志阿拉伯语版副主编侯赛因·伊斯梅尔认为,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对各国文明的尊重和对发展权的认可。这样一种文明互鉴的图景,给我们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文明建设风貌。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能够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与融合,共享发展红利和机会。
苏丹前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表示,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长河注入新动力,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为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和平共处营造良好环境。
02.
论坛合作机制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平台
作为非洲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不仅被视为对话与磋商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切切实实的成果,为非洲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中非合作论坛在推动双方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受到非方广泛认可。
7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拍摄的美内普塔站像,高2.4米、重2吨多。这是上海博物馆首次把文物展品放在室外展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乌麦伊麦·迦尼姆认为,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成立十余年来,为中非媒体的对话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为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中非关系不断加强、两种文明相互了解加深,为跨文化学习和彼此间的文明欣赏打开了新大门。
泛非通讯社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成功的基础是中国对这一机制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智库媒体和妇女青年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中非实现了文明的互学互鉴、和谐共存。
刚果(布)新闻和媒体部部长兼政府发言人蒂埃里·莱赞·蒙加拉表示,对于“全球南方”而言,我们的目标是加强各国在通信和媒体领域的合作,从和合共生的共识出发,搭建桥梁而不是树立壁垒。
南非中国问题专家谭哲理(Paul Tembe)认为,中非合作论坛从原来最早的一个政治框架,发展成为兑现中非合作的非常重要的平台,现在它有多条轨道推进中非合作,让中非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
03.
民间交往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
随着中国和非洲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加强,非洲各界逐步认识到中非民间交流能够碰撞出有意义的灵感火花,建议让更多中非青年参与到文明交流互鉴中来,不断提升中非合作水平。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人们参观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图片展。
坦桑尼亚广播公司编辑姆莱·多琳·埃斯托米赫表示,中国帮助坦桑尼亚修建了坦赞铁路,我们在医疗、媒体活动、文化方面都有交流,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在坦桑尼亚很受欢迎。中坦之间的合作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两国的友谊正在日复一日加深。
南非国家政府学院院长布萨尼·恩卡韦尼认为,非洲文明和中华文明和合发展而不会互相否定,其中文明交流互鉴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激发民众的认识,让非洲年轻人成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生力量。
非盟委员会主席穆萨·法基·穆罕默德强调,当今世界互联互通,媒体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引导舆论和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中非媒体需要在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的基础之上携手共建互利互惠伙伴关系。
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本扎认为,文明交流是不同文化互相理解、尊重、融合的关键所在。中非媒体合作可以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通过媒体报道、影视作品等,中非民众可以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理念,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
来源: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长略智库
查看原图 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