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海大剧院迎来26周岁生日。从本周日开始,剧院内外将沉浸在庆生氛围中——剧院艺术体验日、艺术市集、“魅影旅程”20年演员分享会等活动逐一展开,邀新老观众们回顾过去20多年的剧场高光瞬间,艺术藏品馆也将限时开放。周年庆当晚,适逢原版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开启本轮巡演在上海大剧院的首演,“魅影”阔别20年后的再度归来,这是意义特殊的庆生演出。
生日之际,上海大剧院公布“上海大剧院2024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大剧院的品牌价值从2017年的0.98-1.0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3-3.27亿元,增长量逾3倍。同时,针对新一代观众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上海大剧院对3018位受访者展开调查,发布“SGT观众文化消费及观演趋势调研”。调研发现,在上海大剧院现有观众中,女性占比近7成,18-45岁中青年为主力观众人群,呈跨代共融的趋势;74.1%的调查观众每年为观演投入1000元以上,高频次观演人数占比显著提升;60.3%的观众在节假日休闲时选择走进剧院,文化消费渐成生活习惯。
通过调研分析“上海大剧院吸引观众观演最主要的原因”,演出符合观众兴趣(55.5%)、演出品质有保障(52.9%)和多元剧目满足不同需求场合(52.2%)是三个最能吸引观众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演出的“唯一性”(35.5%),成为不少观众选择剧场和剧目的重要原因。以今年六月柏林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驻演”为例,连续7天的音乐盛宴刷新古典乐多项演出纪录。据统计,超10%的境外观众和47%的外地观众长途旅行来听音乐会。“柏林爱乐在上海”期间,上海大剧院附近的餐厅营业额普遍增长30%-40%,上海大剧院咖啡厅单日销售额增长约65%。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到访上海大剧院的观众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上海本地居民外,江苏和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居民到访比例较高,西南省市中来自四川省和云南省的观众较多,北方地区则是北京市和辽宁省观众较多。为一场演出,去一座城,跨城观演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日常”。在针对潜在观众的调查问卷中,62.4%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大剧院在吸引外地游客、提升上海文旅热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观众休闲偏好和观演消费投入分析来看,大剧院观众日常文化休闲生活比较丰富,数据显示,“观看现场演出”(54.3%)、“看艺术展览”(44.1%)和“看电影”(40.9%)是受访人群日常休闲娱乐生活中占比最高的选择。同时,高频次观演的人数占比显著提高,平均每年进入大剧场观演次数3次以上的观众,从2017年的68.4%上升至81.9%,观演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比达到15.3%。
不少观众在受访时提及上海大剧院是他们的艺术启蒙场所,或是曾在此看过人生第一部音乐剧,或是参加过大剧院“艺术课堂”。上海大剧院努力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年均艺术教育场次逾160场,推出艺术课堂、艺术体验工作坊、剧院开放日等品牌项目。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剧院陪伴并见证了一代观众从“艺术启蒙”到“爱上剧院”。
在对观演主要动因分析后发现,“内容”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核心,有61%的受访观众在“喜欢的剧团或艺术家参演”的吸引下前往观演,口碑传播也成为重要因素,44.8%的受访观众会因为社交媒体好评走进剧场,40.1%则是在周边亲友推荐下前往观演。
在对观演同行人的调研中发现,“I人”观众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们选择独自享受艺术的魅力,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演感受。对比2017年调查数据发现,独自一人观演的观众比例从4.5%增长至29.6%,上涨了25.1%,成为上涨幅度最大的组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关注自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独自观演的趋势,在当下多元化的社会风尚下越来越明显。有趣的是,人们对文化体验分享有着强烈需求。调查数据显示,88.5%的受访观众会将自己的观演感受发布在社交媒体,其中,47.8%的人选择熟人圈层分享观演体验,图文类社交媒体平台更受年轻人喜爱,这类观众通过社媒平台寻找“观演同好”。
作者:柳青
文:柳青图:剧院供图编辑:邢晓芳责任编辑:许旸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