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区区三万人,刘禅怎么就投降了?成都也不止三万人

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钟会是主力,率十余万人,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征西将军邓艾也率三万多人,然而,最先灭亡蜀汉的却是邓艾,邓艾偷渡阴平,仅仅三万人,怎么就轻易灭亡了蜀汉?
要知道,成都城内也不止三万兵力,面对邓艾的三万人,刘禅怎么就轻易投降了?
图片
其实,邓艾偷渡阴平,虽然说他出发时带了三万多人,实际上,真正偷渡阴平时,还没三万人。
怎么这么说呢?
既然是偷渡,肯定不能带这么多人,三万人,目标太显眼了,邓艾肯定是经过精挑细选,选取其中的精锐,估计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也就是说,带了一万人左右。
在偷渡阴平的过程中,邓艾军穿越七百里无人区,一路攀爬悬崖峭壁,甚至无路可走时,邓艾带头,身裹毛毡滚下陡坡。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
这个过程中,肯定也死了不少士兵,地势险峻,哪有不失手的?摔死的也不少。
而且,在前进的过程中,邓艾肯定一路都留下了一些士兵把守险要,以免被人切断退路,饿死在深山峡谷中。
这样来说,邓艾到达江由的时候,兵力最多三五千人。
图片
而面对邓艾的三五千人,江由守将马邈投降了,这让邓艾的三五千人,全是衣衫褴褛,精疲力尽的步兵,得到了后勤补给和战马,活了过来。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这里面,一路攀爬悬崖峭壁,肯定带不了战马,也肯定带不了重武器,没辎重,没多少粮食。
如果马邈不投降,坚守不战,邓艾这三五千人,肯定要饿死在江由城下了。
邓艾是走天大的运了,如果马邈不投降,邓艾绝对会成为军事史上典型的反面教材。
只是,他很走运,这个冒险,成功了。
邓艾拿下江由,然后进攻绵竹,这时,后主刘禅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军抵挡邓艾军。
然而,诸葛瞻志大才疏,不听黄崇的正确建议,放弃占据险要固守,偏要逞能,与邓艾军硬碰硬,结果,诸葛瞻父子战死。
图片
诸葛瞻父子战死后,绵竹失守,这对蜀汉的震动是非常巨大的,不次于一次强烈的地震。
首先,诸葛瞻在成都有很高的声誉,尽管都是来自于其父诸葛亮的影响力,但是,很多人都很看重诸葛瞻,许多重要的事情,尽管不是诸葛瞻办成的,都认为是诸葛瞻办的,而诸葛瞻战死,晴天霹雳,无疑让蜀汉人遭到了当头一棒,都惊呆了,遭受重大打击,都失去了信心。
另外,姜维主力,被钟会十多万人,死死缠在剑阁,无法脱身,这也让蜀汉人心情沉重,看不到希望了。
还有一点,蜀汉人对昏庸的后主刘禅也失去了拥护的心情,连姜维这样的大将军,都被宦官逼得到沓中屯田避祸,而不敢回成都,还有谁能不怕?还有谁能不灰心?
图片
所以,当绵竹失守后,成都的老百姓,都吓破了胆,纷纷逃亡,跑到山林中躲藏起来了,根本无法禁止。
《三国志 谯周传》记载: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而朝中大臣们,看到刘禅宠信宦官,失去了拥护之心,都不想为刘禅卖命了,干脆,都不管了。
《三国志 谯周传》记载: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
所以,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很快就同意了,投降了邓艾。没人支持刘禅了,刘禅心里清楚,根本不傻。
图片
《三国志 后主传》记载: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于艾。
刘禅投降时,蜀汉的总兵力有十万二千人,姜维手中主力有四五万人,其他地方守军一共两万多人,那么,成都城内,还有守军三万人左右。
而成都城内这三万人,面对邓艾的几千人,这么大的优势,都不战而降了,可想而知,对刘禅都灰心到了什么程度?
邓艾灭亡蜀汉,不是邓艾军事能力很厉害,而是蜀汉后主刘禅太昏庸了,没人支持,没人给他卖命了,要不然,邓艾这些人,肯定早就饿死在阴平的深山中了。
邓艾是捡漏了,就像一个人,空手折断了一段很粗的枯木,是这个人的力气很大吗?不是,而是木头腐朽了。
有一个人稍微有点谋略的人,能不在阴平小路设防吗?哪怕派一千人,都能让邓艾军死的很难看。
郝昭一千多人,在陈仓就阻挡过诸葛亮几万大军,诸葛亮数月都没能打下来。
而蜀汉要是派一千人在阴平小路设防,邓艾军就全军覆没,成为典型的反面教材,遗憾的是,蜀汉无人这样做。邓艾是瞎猫捡到了死老鼠。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