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
水果店的果切也“火热”了起来,
西瓜、菠萝、哈密瓜、芒果······
贴心的商家将各种水果削皮切块,
简直是懒人福音。
但很多人都忽视了,
这些看似方便、精致的果切,
很有可能会成为“窜稀神器”。
夏季是细菌最快乐的时候
切好的水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腐败变质。
有一个概念叫做“食物危险温度区”(food danger zone),就是大约4—60℃这个区间,细菌会大量繁殖,最快20分钟内数量就能翻倍,吃下后会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
2017年发表在《食源性病原体和疾病杂志》的一篇文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鲜切水果上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包含了哈密瓜、蜜瓜、芒果、西瓜、火龙果、木瓜和菠萝这几种我们平时常吃的水果。
结果显示,在5℃的时候,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在放了6天的水果上面变化都不大,显然低温能抑制它们的生长,而25℃时,两种菌最多一天内数量翻了4倍,并且放置时间越长,细菌数量越多。
由此可见,街边果切被细菌污染的概率不低,贮藏时间越久、温度越高,食物中毒风险也越高。
现切水果还有这些暗藏风险
除了长时间放置和高温滋生细菌污染的隐患,现切水果还可能有这些风险:
1.防护工作不到位
如果切水果之前不彻底清洁双手,或者不戴一次性手套,手上的细菌会污染水果,此外,操作人员如果没有佩戴口罩,还会造成飞沫污染食物。
2.水果不削皮
有些水果虽然不吃皮,但也得先清洗后再削皮,但在制作果切时,就很难保证了。比如哈密瓜可能会携带李斯特菌,感染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烧、肌肉酸痛,严重可能会导致昏迷、休克和死亡。
3.刀具和砧板不卫生
接触了果皮的刀具和砧板,不认真清洗会滋生细菌,再用来切果肉很可能会出现交叉污染。如果随便用抹布一擦就接着用,将会“埋藏”更多的细菌。
4.霉变水果滥竽充数
水果烂了一点,不扔卖不了,扔了又可惜。不排除就会有“心思活络”的商家把水果烂的部分切掉,留下看起来好的部分做成果切,以次充好,肉眼很难辨认出来。
烂水果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冻伤或磕磕碰碰导致的局部组织损坏,这种是可以切掉坏的地方继续吃的,不过要尽早吃,时间久了容易滋生细菌;另一种则是因为水果贮藏不佳出现腐烂,这种水果虽然看起来只是坏了一小部分,但其实整个水果可能都已经被污染了,即便削掉变质部位后也是不建议继续食用的。
有些霉菌会引起过敏,还有些霉菌会产生“霉菌毒素”,对健康十分不利,长霉的水果建议闻都不要闻,以免感染呼吸系统,尤其有四类人食物中毒后的反应会比正常人强烈,要尤为小心: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弱的人(例如糖尿病、肝肾疾病、艾滋病、接受化疗放疗,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孕妇。
购买果切要注意什么
实在要吃果切,就去线下正规店铺,买的时候注意这几点:
1.首选现买现切的
除了能减少细菌接触水果表面,还能看到水果的质量怎么样,是否有腐烂或是变质。另外,购买时间距切封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发现水果颜色氧化发黑、果肉发蔫、果盘渗汁,不宜购买。
2. 选放在冷藏柜里的
水果切开后最好保存在4℃以下的冷藏室,否则很难抑制住蠢蠢欲动的细菌们。
3. 选不容易变质的水果现切
优先选榴莲、菠萝蜜、柚子,这类水果鲜切后仍相对完整,不会因为切太碎容易被污染,也能省去自己处理的麻烦。
吃水果,还有什么误区
夏天很多人喜欢把水果榨汁后饮用,但要注意,果汁不能替代水果,直接吃水果比喝鲜榨果汁更健康。因为在把水果榨成果汁的过程中,会损失大量营养成分,如为了追求口感,果肉中的膳食纤维会被丢弃。另外,榨成汁后,水果中的糖分会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喝果汁比吃水果更容易变胖。
还需要提醒的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蔬菜和水果都要吃。成年人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首选应季水果。
现切水果
对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
充满了便利,
但在购买时也要注意甄别,
才能安全补充营养所需。
来源: 广东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