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世界突然失去了声音或色彩,那会是怎样的感受?这正是许多残疾人士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残疾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话题,但它却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所以预防残疾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残疾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却“很近”,许多常见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残疾,今天是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疾病是容易致残的,以及我们该如何预防吧。
一、残疾的定义
残疾,通常是指身体结构、功能的损害及个体活动受限与参与的局限性。
二、哪些常见疾病会造成残疾?
1.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中国糖尿病市场报告: 2024-2032》指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这种疾病目前在成年人口中已达到流行病的程度。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则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如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丧失,或坏疽导致截肢,造成肢体残疾等。
2. 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的破裂或阻塞造成脑细胞损伤和死亡的疾病。脑卒中的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如肢体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这些都属于残疾的范畴。
3.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和对日常活动的兴趣或愉悦感明显减少,患者可能表现出认知症状的残留,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受损等,这些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抑郁症患者也可能会自残或自杀导致,导致残疾或死亡。
4.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水平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造成长期残疾。
5.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眼病,这种混浊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导致视力下降。如果白内障未得到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混浊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完全失明。如果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或过熟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青光眼,也可能进一步增加失明的风险。
三、预防措施
1. 积极治疗
若出现上述疾病或其他可能致残的疾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积极的治疗,保持规律用药,切勿擅自中断或停止治疗。
2. 合理膳食
饮食上要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高糖、高盐、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3. 定期锻炼
坚持定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注重吃动平衡。
4. 戒烟限酒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避免二手烟,这些习惯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心脏病、中风、某些类型的癌症等。
5. 控制体重
维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减少与体重相关的疾病风险。
6.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做到早防早治,关注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注重自我健康管理。
7.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8. 安全防护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等。
9. 预防接种
有计划地实行免疫接种,以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乙型脑炎、结核、伤寒、百日咳、疟疾等致残性传染病。
10. 开展咨询
孕前进行预防性咨询,婚前遗传咨询、指导优生优育,做好孕期保健,以预防由父母疾病造成的先天残疾和因围产期的失误造成的病残。
11. 环境健康
确保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适当进行职业防护,减少职业病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
12. 避免危险行为
避免可能导致伤害的高风险行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因疾病导致的残疾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残障人士作为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更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温暖的行动去支持他们,消除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每年的残疾预防日都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健康和预防残疾的重要时刻,这一天不仅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和支持,更是一个提高全社会对残疾预防意识的机会,让我们携手行动,通过科普、教育、预防和康复,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