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传承加创新 制香产业促就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火头细微似明似灭,袅袅娜娜异香沁浸……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有这样一个传承古老技艺和历史文化,专门制作各种燃香制品的产业,目前已拥有上下游企业500余家,年产值高达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万名,被戏称为一个“555”牌。
近日,走进位于清苑区的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香车间,只见随着流水线上制香机“隆隆”运转,一排香身平滑、香头整齐的线香,正从出香口依次送出。工作人员借助理香尺,熟练地将香条梳理齐整,准备稍后晾晒;另一边的产品分拣区里,工人则将晾晒好的香品收拢成捆,分拣称重后装袋包装。
清苑区的香文化自西汉时期便已开始流传,2021年,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包含选料、配伍、和面、成型、晾晒、包装、窖藏等十几道工序,采用天然香料、植物黏粉制成各种香品。”第五代传承人杨雪明说,清苑传统制香一直是纯手工技艺,为满足当今市场需求,公司通过引进全自动筛粉混料机,代替了配伍、搅拌等重劳力环节,不仅效率高且制作流程简单规范,周边村民培训后很快就可以上岗。目前在岗上班的120余人,绝大多数是家住附近的村民,工资最低每月都在3000元。
清苑地处京津石(石家庄)三角腹地,当地榆树、柏木等制香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加之毗邻药都安国,便于采购优质的制香原料。改革开放后,清苑的制香业更是得到快速发展,由最初榆树皮面、香料加工、香作坊的集体小副业,裂变为300余家制香企业及上下游合作群体。
近年来,为更好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清苑区积极推动制香产业转型升级,在产品研发、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清苑制香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针对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古城香业公司率先实行“企业车间+家庭车间”加工模式,把半成品包装任务交给她们在家中完成,实行送“活”上门,按件计薪。“去年一年,我们送‘活’上门的家庭约有360户,不仅有效缓解了公司用工紧张,也让更多村民分享了传统产业发展的红利。”该公司负责人杨雪明说。
韩瑞珍和高兰艳都是当地村民,负责给线香打包。尽管都已年过半百,但两人依然手脚麻利、干活儿利索。“以前我光在家种地,收入可没这里高。”高兰艳笑着说,“不光轻松不费力,一天能挣100多元,还能学点老手艺、新技术。”
产业强盛,带来就业兴旺。清苑区因势利导,一边抓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各类就业帮扶活动,一边抓就业招聘,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仅在过去两年里,就有超过50名农民通过培训成为制香技工。清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崔宏生说:“制香业是清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覆盖面积广、大众参与度高,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这一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当地人员的就业覆盖面,帮助更多农户增收。”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魏岳奇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