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辟谣、解读!房屋养老金制度不增加业主负担

上海等22个城市展开试点,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

反响很强烈,房主们都很担心持有成本上升,而且是不分刚需改善、不计套数的。

目前相关信息很少,只说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图片

那么房屋养老金账户建立并不难,但重点是资金来源,这是维持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根本,毕竟不论是体险、养老金、保险都需要花钱。

那么这笔费用到底从哪支出?各种风言风语已经很多,以负向抵触的居多。

不过根据最新表态,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于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不增加业主负担。

图片

所以把房屋养老金制度看作“房产税”的谣言可以消音了。

根据相关专家分析,房屋养老金将分为三个支柱,如下:

第一支柱是公共维修基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进入个人账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第二支柱类似企业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等进入公共账户;

第三支柱商业性质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综合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补充等。

图片

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大修基金)已经是非常明确的制度,相信在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的多重保障下,大家的房屋安全也能更有保障。

这下众多房主们也应该能放下心来了,别人云亦云;本来挺好的一件事情,更是被念歪了。

图片

更有人用2011年就出现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操作细则》(试行)稿中的缴费数字标准造谣,有人核算“一套100平房子一年要缴纳1.5万元”,触目惊心,其心可诛。

在楼市刚有起色的当下,“歪解”后的房屋养老金绝对是一盆凉水当头浇下,搞得人心惶惶。

不管过去还是未来,房子仍将是一个家庭最有价值的资产。

目前楼市调整进入“深水区”,市场震荡相对前两年更加激烈,大家的体感温差更加明显,都是正常现象。

目前大家要做的就是资产配置,把老破小、配套差、没有升值空间的房子清理掉,置换更优质的产品等待楼市涨潮,特别是在一线城市。

如果不选择置换,持币观望等待时机也完全可以,不必太过焦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