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放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违规开展创建示范活动、南关区教育局长期借调教师一事被通报。借调,作为干部交流的一种形式,本应是促进工作交流、人才培养的桥梁,却在某些情况下异化为加重基层负担、影响干部成长的枷锁。
诚然,借调机制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工作灵活性方面有其独特价值。然而,当借调沦为应对临时任务、填补人员空缺的“权宜之计”,甚至演变为长期占用基层人才资源的“潜规则”时,其初衷便已悄然“跑调”。这不仅违背了借调制度的初衷,更是对基层工作秩序和干部成长环境的严重侵蚀。
因此在涉及借调基层单位的党员干部时,应充分尊重基层派出单位和党员干部本人的意见,确保借调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上级单位应及时转变作风,俯下身子倾听基层声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多倾听基层呼声,多尊重基层意见,对基层的难处,多些设身处地,少些强人所难,避免给基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被借调的党员干部管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哪一个单位的事,离不开“众人拾柴”齐抓共管,前提则是区分职权、各尽其责,以防止管理混乱、推诿扯皮。组织人事部门应重在“归口把关”,严格手续,防止乱借滥借;用人单位应重在“管用结合”,严格教育管理,防止失管失控;基层派出单位应重在“跟踪服务”,搞好定期联系,防止不闻不问。如此才能发挥好管理合力,形成管理回路,确保被借调的党员干部在任何环节都不被“跑调”“遗忘”。
借调干部编制在原派出单位,工作在机关,看似“两头管”,实则“两头空”。因此,上级用人单位应切实把借调干部放在心上,怀着一颗爱才之心,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传技能,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业务考核,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提升工作能力。同时要保持一种容人之量,不论借调干部知识多寡、水平高低,能力大小、亲疏远近,都要“一碗水端平”,给其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充分施展其才华。
另外,借调制度的健康运行非常关键。上级用人单位应真心帮助借调人员规划好成长“路线图”,当好他们的“引路人”,对考察考核合格的及时调入纳编,尚有差距的作出客观评价和鉴定,尽快安排归建,避免总是“飘着”、老是“悬着”。同时,还应与基层派出单位搞好“无缝对接”,通盘考虑,协力营造有利于借调干部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唯有在制度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在管理的阳光下透明操作,在关怀的雨露中茁壮成长,借调才不会“跑调”,真正成为促进人才流动、激发工作活力、推动基层发展、帮助干部成长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