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命制考查核心素养的语文试题?看看课标修订组专家的建议

图片


各位老师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倩,今天和各位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命制考查核心素养的语文试题”。 


下面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简单地回顾当前语文考试命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在课程修订的背景下,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考试命题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从实践的层面讨论一下,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考试命题的实践路径与策略有哪些? 


一、语文考试命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简要地结合具体的试题案例,来分析一下当前语文考试命题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 


问题1 对事实性只是考查比重较大,且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考查内容为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忽视对学生梳理与探究语言材料、语言运用规律的考查。)


【试题案例1】下列句中对于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粘”,粘住。(《木兰诗》)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三峡》)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通过对这4个选项的分析,我们能发现这个选项所选择的语句分别源自于学生课内学习的古诗文篇目,那么这道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学生对于关键字词意义的记忆,其设计的意图是希望了解学生对于字词句篇等碎片化的语言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


显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各位老师都非常清楚,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仅依靠事实性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通过对于语言材料、语言现象的梳理与探究,能够进一步地感知和发现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

图片


问题2  试题情境虚设


(学生脱离情境,即可完成探究、解决问题。)


【试题案例2】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试题二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古诗文默写的考查试题,这道试题通过创设“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去默写和回忆相关的古诗文关键语句。 


从试题设计的角度来看,是希望能够通过情境性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古诗文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但是这个题目的情境设计存在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看似是情境的设计,实际上是希望能够通过“明月送去了李白对于远方朋友的担忧与牵挂”“明月寄托了苏轼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样两个提示性的语句,让学生去回忆和默写固定的诗文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融入的情境相关的要素,学生脱离情境就可以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3  试题封闭性强


(强调结论的确定性,而开放性与探究性不足,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试题案例3】《水浒传》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人选一项,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鲁智深与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②李逵与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第3个试题是比较常见的整本书阅读的考查试题,题干当中主要呈现了《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这方面的基本特点。《水浒传》常把两个人物放在同一个事件来塑造,充分来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就可以从鲁智深与林冲、李逵与宋江两组人物,选择一组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从试题的开放度的角度来看,这个题目对于学生呈现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所提供的空间是相对有限的。

图片



二、课标对语文考试命题的要求


在了解了我们现在语文考试命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在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当中,对于语文考试命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部分,提出了三条关键的命题原则。


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察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地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坚持依标命题。体现课程理念,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保证命题框架,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等符合学业质量的要求。


坚持科学规范。题目表述简明、规范,材料的选取具有典范性和多样性,评分标准有效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确保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针对具体的命题实践工作,又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基本的要求,分别是情境的设置、命题材料的选择,以及问题或任务的设计。


“考试命题应该以情境作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的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来设置。”


“命题材料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的知识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


“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根据语文实践活动的不同类型,问题或任务设计可以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设置综合型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三、核心素养取向语文命题的路径与策略


在了解了当前我们语文考试命题当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课程标准对于学业水平考试所提出的一些新的原则和要求之后,我们从实践的角度来探索一下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考试命题,有哪些实践的路径与策略。


为了便于老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我们选取了一些试题的案例。


【试题案例】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革命领袖与先烈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力量,学校即将举办“追寻历史脚步,重温革命精神”专题展。你与同桌承担了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在这一组试题当中,首先呈现了一个试题展开的一个基本情境:“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革命领袖与先烈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力量,学校即将举办“追寻历史脚步,重温革命精神”专题展。你与同桌承担了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在这样的一个主题情境之下,命题者又选择了五则命题材料:


【材料一】统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节选文字;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为《金色的鱼钩》中“炊事班长”与白求恩的人物简介;


【材料五】《毛泽东诗词集》中的七言律诗《七律•长征》。

图片


在这样的情境和相关的命题材料之后,命题者设置了三个关键的任务或问题:


任务1:在专题展览中,你将担任第一展区的解说员,负责向展同学们介绍红军长征的基本路线。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撰写解说词(字数为100~150)。


任务2:根据策划方案“我心中的革命英雄”展区要向同学们展示革命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请参照【材料三】【材料四】,结合革命文化作品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革命人物,为其撰写一份“人物简介”。   


任务3:部分展区现场将播放革命诗歌朗诵的音频。你的同桌子轩负责录制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的朗读音频。请结合【材料五】相关内容,从诗歌理解、朗诵要领(如重音、节奏、语速、手势等)等角度,为同桌提出朗诵建议。

图片


以上是这一则试题案例的全部内容,聚焦这个试题案例,我们来看一看命制这样的试题要经历哪些比较关键的路径和策略。


图片


(一)立足核心素养,明确考查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出发,我们能够获取以下命题的关键要素:


首先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与表现要依赖两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要素,第一个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第二个是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从结果表征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在真实情境当中的实践,最终表征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这些要素其实是老师们在命题的过程当中要关注到的关键的要素。   

图片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们尤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和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特点。在课程标准中对于这个问题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因此在我们命制试题时,要“避免采用‘简单拆分’‘机械对应’的思路来开展核心素养的评价”。      

图片


(二)结合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明确考查要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内容是以“语文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同时在学习质量部分对于学生所应该达成的语文学业成就的基本表现,有非常系统的描述和说明。

图片


对于核心素养取向的考试命题来说,我们梳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究竟积累了哪些典型的语文学习经验。


通过回顾刚才的试题案例,我们能发现,试题主要是针对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学生所完成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所积累的一些关键的语文学习经验。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当中相关的学习要求有“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跨学科学习中,要求“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来发布学习成果”。


这些都是对于学生可能会积累的典型的语文学习经验的系统描述。

图片


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经验之后,我们要从语文学业质量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主要有哪些? 


结合刚才所梳理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要求,我们能够发现在七到九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关键表现:


1.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主要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2.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的手法的作用。


3.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他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

图片


(三)创设有效情境,科学设置任务 


刚才的试题案例中所创设了主题情境和三个关键的任务。在主题情境创设方面,我们发现它具有4个方面的特点:


1.教育性:通过对于革命领袖与革命先烈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的深入理解和探究,充分地体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取向,体现健康的生活态度、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与人文精神”。


2.真实性:这样的主题情境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充分贴近了学生真实的学习与生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真实投入。


3.连续性:从题干的情境设置到命题材料的选择,以及任务的设计,我们能发现这样的一个整体,它“作为问题解决的线索、条件或影响因素,持续深入地融入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4.多样性:生动多样地呈现了情境的一些具体的表征样态,“采用文字、图片、表格等不同的呈现形式”。

图片


在设置完试题情境之后,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科学的设置任务。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我们要立足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聚焦语文课程的核心问题,来设计彼此关联的任务链。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我们都非常清楚:“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对于某一领域相关问题或现象的持续钻研。真正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对于关键学科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探究。”


在试题案例当中,我们所定制的三个测试的任务,其实是紧紧围绕着“如何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与人格力量”而设计的。第1个任务聚焦在“专题内容解说”,第2个任务是“英雄人物简介”,第3个任务是“革命诗歌朗诵”。   


从内容和设置上来说,三个任务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与人格力量的基本理解和深入探索。

图片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同时我们还要重视任务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以“任务2”和“任务3”为例,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试题案例是如何来体现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


“任务2”当中要求学生参照【材料三】【材料四】,结合革命文化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位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革命人物,为其撰写一份人物简介。


这样的一个任务,它指向的不仅仅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同时还包含了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念。


同时从实践的逻辑上,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测试的任务,强调的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看到两个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探究性的特点,无论是为革命人物撰写人物简介,还是为诗歌朗诵提供相关的朗诵建议,都是在尝试着引导学生来反思自己所积累的语言实践经验,初步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任务设计的开放度角度来说,“任务2”和“任务3”赋予了学生展现个性化感悟与观点的空间。

图片


(四)参考学业质量,研制评分标准


在定制任务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研制评分标准。在命题过程当中,我们要参考学业质量来研制相关的评分标准。


具体来说,研制评分标准过程中,要经历几个比较关键的环节。首先要明确命题意图,然后根据学生预估的表现和真实的表现,同时研读学业质量中的相关描述,进一步确认评分标准中学生应该呈现哪些典型而关键的特征,确认评分标准中的等级评定。最后我们还要针对每一个等级相关的提炼的特征,来选取典型的学生表现的样例。

图片


以试题当中的“任务3”作为一个案例,我们能够收集到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表现:


示例1:这首诗描写红军战士们不畏险阻,视死如归飞夺泸定桥,诗句描写十分细致,“万水千山”“云崖”这些词语写出了长征路途的困难,也侧面体现出红军战士们的精神。朗读这首诗需要我们带有饱满的情绪,朗读时声音要响亮,要激昂,注意停顿,让诗更充满节奏感,让聆听者可以产生共鸣,身临其境。


示例2:这首诗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难、不怕累的优秀品质。颔联介绍了长征初期的一些故事。颈联运用了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过大渡桥与金沙江的壮丽景象。尾联描写了长征胜利后战士们欢乐的样子。在读这首诗时,声音要洪亮,有气势,要体现出长征的壮丽。


示例3:《红岩》《红星照耀中国》《七律•长征》都是我读过的书,写得非常好。   


示例4:《七律•长征》写出了当时红军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种种困难,还有红军们的坚强、坚持、有毅力的精神,最后写到三军会师成功,直接向世界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在了解了学生的典型表现之后,进一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的学业质量,对于这个试题当中的表现的相关描述是:“能够从多角度来揣摩、品味经典作品当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来呈现对作品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够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图片



结合学习质量的具体描述,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典型表现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1类:这些学生的表现属于空白答案,或者是撰写了与题目要求无关的内容。(典型样例:示例3)


第2类:学生仅能够简要的概述诗歌描绘的表层内容与思想情感,但是在表述的内容当中,存在事实性的或明显的逻辑性错误。(典型样例:示例4)


第3类:学生能够从对诗歌内容关键词句思想主题的准确分析,简要提炼朗读诗歌的关键策略,并能够进一步明确朗读期待达成的效果。(典型样例:示例1、示例2)

图片


小结    


我们来简要地总结一下命制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试题应该有哪些关键的路径与实践策略。


1.立足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提炼核心素养学业表现外显化的关键要素。


2.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与学业质量的分析,提炼典型的语文学习内容与学业表现。


3.关注情境与测试任务的内在联系,避免情境创设的形式化问题;加强不同测试任务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测试任务的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


4.依据考查意图,参考学业质量,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等角度,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现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语文考试命题这个实践环节,不仅能够对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目标有效落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为老师们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丰富的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考试命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地提高语文试题的命题质量。


各位老师,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到此结束,非常感谢。


图片





—  END  —


来源 | 2023年10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语文“培训上的讲座,转自语文课堂思与行公众号
统筹 | 周彩丽


教师节征集|照片中的教育新图景


老师,有没有一张照片,让您珍藏至今?这张照片背后,可能有一个或温馨或令人感动的故事,可能印刻着您为学生的努力付出,可能映射着教育生态的变化、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第40个教师节,我们征集老师们珍藏的照片,将使用最新的AI技术让老师的照片“活”起来,唤醒照片背后的鲜活记忆;同时配上照片背后的故事,展现老师们的育人故事和育人情怀,教育的改革发展,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征集内容

1.照片:提供一张您珍藏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与学生互动等方面的照片,照片要具有故事性,体现教育新图景。

2.文字内容:请针对投稿照片配以文字说明,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300字左右);

介绍您的姓名、所在学校及任教科目。


提交方式


截止日期

照片和文字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8月31日24:00前。


《教育家》杂志2025年征订

《教育家》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0-1372/G4,国际刊号:ISSN 2096-1154。


订阅方式:


一、电话订阅



汇款附言请标注订阅刊期和详细邮寄地址。


二、微店订阅







好校长,亮出来!丨“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