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传承千年技艺 “绣”出彝乡新生活

  一张剪纸、一团彩线、一根绣针、一块布料、一双巧手,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绣线作画,手指翻飞间,针尖“生花”,凭借一双巧手“绣”出致富路、“绣”出幸福新生活。
图片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持续壮大彝绣产业,通过成立彝绣产业专班,出台《关于支持武定县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10条措施》,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企业(经营户)+彝绣协会+绣娘”等融合发展模式,把彝绣产业变成了更多妈妈留在家的幸福产业,温暖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刺绣,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彝绣产品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从传统的彝族服饰转向发展包具、家居饰品、礼品工艺品、商务配件等品类,让彝绣绣品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更多绣娘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赚到钱,还能把家照顾好。”武定县省级彝族刺绣传承人张学芬表示。
图片
  据悉,近年来武定县充分挖掘彝绣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引领、人才带动、合作交流、宣传推动等方式,让彝绣技艺“活”起来,彝绣经济“兴”起来,彝绣产业“强”起来,彝绣故事“火”起来。
  武定彝绣文化底蕴深厚、绣法细致秀丽、图案精致巧妙,刺绣的“奇、和、艳、顺、匀”等特点,承载了彝族人民对日常美好生活的记录,它是彩线绣成的史诗,更是穿在彝族人民身上的图腾。在楚雄武定,刺绣是彝家女子的必修课,至今已传承一千余年。目前,武定彝绣从“指尖技艺”逐渐发展成为“指尖经济”“指尖产业”,成为武定县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今天正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
  武定彝绣演绎着布匹上的经典与图腾,绣娘们用桃花、扣花、十字绣、平绣和点、线、面交融的手法,将生活中大大小小事物进行概括、变形、夸张,生动淋漓地展现了武定彝绣的魅力,以栩栩如生的精美画面吸引和征服国内外众多的闪光灯和眼球。其蕴含的文化、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在现代服饰、家居用品、小件装饰上体现出动感与静态、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之美。
  此外,武定县还通过举办彝族火把节、核桃节、花山节、元宵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刺绣比赛、彝族服饰展演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彝绣独特魅力。通过节日让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实现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图片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与时俱进的武定彝绣文化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然一新,小小的绣花针绣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在未来,千千万万针落下,一针一针地为武定彝绣绣好“翅膀”,飞往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去。
  云南网记者 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