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问乌克兰,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这次访问颇有些"学鸭子走路"的意味 —— 印度似乎想学习中国的外交手腕,在俄乌冲突中充当调解人。只不过,这位"新晋和事佬"的表现却让乌克兰人大失所望。
莫迪此行可谓是"大张旗鼓"。他从波兰乘火车抵达基辅,在乌克兰首都逗留了几个小时。会晤中,莫迪强调了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表示愿意为促进和平贡献力量。看起来,印度是想抢在中国前面,成为俄乌冲突的"救火队长"。
然而,现实却给了印度一记响亮的耳光。据《纽约时报》报道,乌克兰官员私下透露,他们并不认为印度有能力充当与俄罗斯和谈的调解人。这些官员将莫迪的访问描述为"对乌克兰表示支持的欢迎姿态"。换句话说,乌克兰人心里门儿清:印度来访,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表态更是不留情面。他一方面称赞莫迪访问是"重大外交突破",另一方面又强调乌克兰并不寻求印度在潜在谈判中扮演调解角色。这话说得可真是绕啊。这番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欢迎你来,但别想着当调解人,那不是你的菜。"
为什么乌克兰如此不看好印度当调解人呢?原因可就多了去了。
一方面,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相比还差得远。虽然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远不如中国。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显然更重。再说了,印度连南亚的事务都搞不定,还想调解俄乌这样的大国冲突?未免有些不自量力。
另一方面,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让乌克兰难以信任。众所周知,印度长期以来都是俄罗斯武器的大买家。即便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仍然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公正调解人该有的姿态。
再者,印度在这场冲突中的立场一直模棱两可。它既没有谴责俄罗斯的行为,也没有明确支持乌克兰。这种"骑墙"的态度,恐怕很难得到冲突双方的信任。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保持中立,但至少提出了自己的和平方案,显示出了更多的诚意和担当。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印度缺乏调解国际冲突的经验和能力。说白了,印度在国际舞台上还是个"新手"。它没有中国那样丰富的外交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复杂的调解过程。就连印度国内的种姓制度问题都解决不好,还想调解别国冲突?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其实,印度现在的处境有点像俄乌冲突初期的土耳其。当时,土耳其也曾试图调解俄乌冲突,甚至差点达成协议。但最终谈判还是破裂了,原因就在于土耳其的硬实力不够,镇不住俄乌双方。现在的印度,恐怕也是这个情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和调解能力,印度想当和事佬,无异于"蚍蜉撼大树"。乌克兰人心里清楚,真正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作用的,还得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
可以说,乌克兰现在对印度的态度,恰恰反映了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尴尬处境。它想要扮演大国角色,却又实力不足;既想保持中立,又想左右逢源。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最终只会让人觉得印度不够成熟、不够可靠。
对于印度来说,与其急于在国际舞台上"露脸",不如脚踏实地,先解决好国内的问题,提升自身实力。等到哪天印度真的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大国,自然会有人来找它调解国际争端。在那之前,还是让有实力、有经验的国家来担当这个重任吧。毕竟,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玩不起的话,还是别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