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碧村:“活”起来 “火”起来 古村焕发新生机

传统古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乡土记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古村落如何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天的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探访,我们走进兴县碧村,一同领略古村新貌,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愁与希望。
在兴县西部的吕梁山西麓,黄河岸边,有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村庄——碧村。今天的碧村,街道干净整洁,窑洞民居错落有致,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破破烂烂的模样。转机发生在2022年,碧村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闻,遗址中发现的史前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揭开了黄河岸边史前聚落形态的变迁脉络。因为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碧村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
图片
【同期】兴县碧村党支部书记 白利平:现在这个(遗址)一步一步往上走,已经到了省级保护区,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级的。将来咱们碧村就是要依靠这个(遗址)来吸引全国的,甚至全世界的游客来参观旅游。
碧村靠着史前遗址出了名,也带动了村里其他旅游资源的发掘,村里不仅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六分院、新民主主义实验学校等一众红色遗址,而且村子背靠黄河,也是我省确定的沿黄旅游板块村。
图片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听说碧村改造要修旧如旧,村民们却不愿意了,旧窑洞住了几辈子,既然有钱改造,为什么不改成现代化小洋楼?群众心里不痛快,村干部只能是挨家挨户做工作。
图片
【同期】兴县碧村党支部书记 白利平:咱们就是按照这个修旧如旧(改造原则),既为村里的老百姓负责,也是为村里的未来负责。
发展乡村旅游不是搞大拆大建,而是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遵循这个原则,村里引进企业盘活老旧屋、闲置房等“沉睡”资源,打造符合碧村特色的精品休闲民宿。
图片
【同期】韶光山院民宿改造项目工程负责人 康永亮:农民们闲置的窑洞,我们从农民手里面把这个窑洞流转过来,每个月补偿100元,每个窑洞每年是1200元。这个项目以民宿来改造,我们4月10号开始进工人,马不停蹄地干,准备10月份把这个改造出来。
“百企帮百村,旧院变民宿”,村里还在2023年同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硬化、护坡挡墙和残垣断壁修复等,方便了村民出行和旅游交通通行。
图片
【同期】兴县碧村村民 白油则:现在把我们碧村道路修得是畅通无阻,路灯安得全村晚上和城市一个样,我们碧村老百姓个个拍手欢迎,家家围墙大门都是统一的规划,都是一个样。
大山深处、黄河岸边的古村落正在一点一点发生着变化,有想法、有创意的人也开始向这里聚集。今年,浙江联众公司看中了碧村的发展优势,准备在村里搞开发。
图片
【同期】浙江联众集团碧村项目负责人 于景川:这个村有一个特有的龙山文化,在整个吕梁地区还有沿黄也是挺独特的,还有这个地方红色基因很重,以前的战地医院都是在这个村里,所以说这两方面是最吸引我们的点。村里还有民俗文化,也是和我们后期发展相结合的,通过亮点和老百姓相结合之后,去做一些事情。
旅游业是村里长远的考虑,眼下,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碧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发动农户用好小庭院,村民王志清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栽种了桃树、葡萄等观赏与经济效益一体的经济树种,目前已有70多户农户参与到庭院经济中来。
图片
【同期】兴县碧村村民 王志清:这是去年政府免费给我们种上的,今年刚挂果,现在树小,将来长大以后,如果是旅游能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咱们就能闹个采摘园,也能有一份经济收入。
依靠古朴的窑洞、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多样的致富产业,如今,碧村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乡村旅游也让古村焕发了新的生机。
图片
【同期】兴县碧村党支部书记 白利平: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龙山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让我们碧村先有“流量”,再做“留量”;先变成“网红”,再变成“长虹”。让文化带动产业发展,让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记者:李 凯 高 磊 呼 豹 兴县台
来源:吕梁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