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美国艺术藏家巴伦夫妇(Nora and Guy Barron)邀请当时最知名的20位艺术家来到迈阿密参与“C计划”(C-Project)创作全息艺术作品,近期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的展览“用光雕塑:当代艺术家与全息技术”回应了当年的计划。
在浙江台州,书法家于明诠即将呈现“圆月上寒山”作品展;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以“出尘”为题呈现三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在香港,艺术家王郁洋与缅甸家具品牌共同策划艺术项目 “木中生有”。
洛杉矶|收藏家巴伦夫妇(Nora and Guy Barron)
盖蒂博物馆展览回应三十年前的“C计划”
巴伦夫妇(Nora and Guy Barron) 资料图
三十年前,美国顶级艺术收藏家盖伊·巴伦(Guy Barron)和他的妻子诺拉(Nora)邀请当时最知名的20位艺术家来到迈阿密实施“C计划”(C-Project),创作全息艺术作品(Holography),并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成为未来的艺术。当时参与“C计划”的艺术家包括约翰·巴尔德萨里(John Baldessari)、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多萝西娅·罗克伯恩(Dorothea Rockburne)、艾德·鲁沙(Ed Ruscha)和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
查克·克洛斯,《自画像》,1998年;2017年重制,反射全息图,盖蒂博物馆
由盖伊和诺拉·巴伦赞助,由AMPC LLC 捐赠 © 查克·克洛斯遗产
然而,这种可以产生三维物体漂浮在空间中幻觉的全息艺术并没有真正流行起来。不过,8月20日于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开幕的展览“用光雕塑:当代艺术家与全息技术”(Sculpting With Light: Contemporary Artists and Holography)却回应了当年的“C计划”。展览包括巴尔德萨里、罗克伯恩等艺术家的早期、尚处于实践阶段的全息作品,以及布尔乔亚、克洛斯、鲁沙的完整的全息作品。展览还展出了两位目前仍在创作全息艺术的艺术家的作品——洛杉矶艺术家迪娜·劳森(Deana Lawson),她因拍摄美国黑人照片而广受赞誉;以及马修·施莱伯(Matthew Schreiber)。
马修·施莱伯,《莉莉·戴尔(本尼迪克特)》,2020-2023年,透射全息图安装在金属化玻璃上,由艺术家提供 © 马修·施赖伯
这场展览也是南加州标志性艺术活动PST ART(原名“太平洋标准时间”,Pacific Standard Time/PST)的一项先期展览。据悉,“PST Art: 艺术与科学碰撞”将于2024年9月15日在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白天烟花下揭幕,在此后七个月中,该地区的博物馆和机构将推出70多个系列展览,探索古往今来艺术与科学的交汇。
浙江台州|书法家于明诠
呈现“圆月上寒山”作品展
由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圆月上寒山——于明诠作品展”将于8月29日在浙江台州书画院对外展出,呈现的作品包括书法及部分戏曲人物画作品。
书法《圆月上寒山》
于明诠,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著有《是与不是之间》《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书在哪,法是个啥》《闭上眼睛看》《中国书法全集·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卷》《书法篆刻教程》《单衣试酒》等。
于明诠
戏曲人物画作品
寒山子诗:“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何益。”寒山、拾得,和合二仙,超脱清空的唐诗境界,与人无忤,与世无争。主办方表示,于明诠先生应邀来台州举办书画作品展,是难得的一次学术展示和交流,寄托于文艺的和合,而脱离了功利之心,情之所至,故命其名曰:“圆月上寒山”。(宗和)
上海|艺术家郑文、邵仄炯、薛俊华
30余幅作品呈现“出尘”
8月24日,“出尘——郑文、邵仄炯、薛俊华新作展”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呈现了三位艺术家最新创作的30余幅作品。
左至右为:邵仄炯、郑文、策展人熊宜敬、空间主理人雷秀丽、薛俊华。
郑文出生于1968年,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文重拾当年花鸟画时期的没骨画法,用当代没骨法重构心中的大山水意象。后受仇英作品的启发,将色彩重新纳入画面,其作品平淡中蕴丰富、通透中见浑厚,秉持着一贯的文气而雅致的江南韵调。
郑文 《拟园系列-观静轩》 32x44cm 绢本设色 2024
邵仄炯出生于1975年,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作品从中国传统中来,却不断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视觉语言,使之作品看似传统,但在构图布局、设色渲染、意境营造的气息与传统山水有着明显差异。
邵仄炯 《甲辰山水册(一)》35x34cm 纸本设色 2024
与两位钻研山水的艺术家不同,1974年出生的薛俊华主要探索工笔花鸟。他的花鸟鱼虫,远承宋元理趣,近接恽式一脉,呈现出明丽清润、疏秀飘逸的风格。
薛俊华 《大暑》 120x90cm 绢本设色 2024
此次展出的三位艺术家虽然在艺术创作上都有各自的喜好、选择与追求,但都具有严谨专注态度与“博采众长”的开阔包容视野。此次展览策展人为熊宜敬,在他看来,许多年来,在艺术文化的课题上,“传统”与“当代”、“复古”与“创新”、“水墨”与“国画”、“写意”与“工笔”、“学术”与“市场”等类似孰优孰劣的对立争论从未消停。然而,他始终深信,艺术不分古今中外、形式媒材,只要能感动自己也令人感动,就是好的艺术。展览将持续至9月29日。
德国|策展团体“什么、如何和为了谁”(WHW)
将担任2027明斯特雕塑展艺术总监
克罗地亚策展团体WHW,左至右依次为:艾维特·丘尔林、娜塔沙·伊里奇、萨比娜·萨博洛维奇
明斯特雕塑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宣布克罗地亚策展团体“什么、如何和为了谁”(What, How & for Whom,简称WHW)将担任2027年夏季举行的第五届展览的艺术总监。该团体由艾维特·丘尔林(Ivet Ćurlin)、娜塔沙·伊里奇(Nataša Ilić)和萨比娜·萨博洛维奇(Sabina Sabolović)创始。
明斯特雕塑项目创办于1977年,由克劳斯·布斯曼(Klaus Bußmann)和卡斯帕·柯尼希(Kasper König)创立,每十年在德国明斯特市举办一次。在WHW接手之前,于8月初去世的卡斯帕·柯尼希一直担任长期艺术总监,而对WHW的任命将使2027年明斯特雕塑展首次由女性策展人主导。
1997年,明斯特雕塑展中伊利亚·卡巴科夫 (Ilya Kabakov)的作品
WHW于1999年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成立,其名称来源于该团体在2000年发起的首个项目,致力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2周年。她们的工作探讨了“什么、如何和为了谁”的问题,以及艺术如何能够改变社会的体验和结构。从2003年到2023年,WHW负责萨格勒布公立艺术空间Gallery Nova的运营。2018年,该团体创立了WHW Akademija,这是一个旨在支持新兴艺术家的独立国际研究项目。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艾维特·丘尔林、娜塔沙·伊里奇和萨比娜·萨博洛维奇担任维也纳艺术馆(Kunsthalle Wien)的艺术总监。然而,在她们任职期间,政府公开征集该职位的申请,迫使她们离开。
“我们希望带来(明斯特雕塑项目)尚未见过的新艺术提案和思维方式,”WHW在声明中说,“我们希望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回应当下的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今天,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如何才能有意义地探讨民主、生态和共同生活的脆弱性?公共艺术能否强化相互尊重和解放?我们如何重新诠释明斯特雕塑展从一开始就提出的教育主张?这些将成为我们未来三年策展之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香港|艺术家王郁洋
“木中生有” 演绎科技、艺术与传统工艺的复调
2024年8月29日至9月2日,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简称KCG,是注册于香港的非营利机构)和缅甸家具品牌Paribawga共同策划的艺术项目 “木中生有” 于香港K11MUSEA与观众朋友们见面,呈现一场交织着当代与传统、艺术与设计、科技与传统工艺的复调交响。
王郁洋出生于1979年,现任教于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并在北京居住和创作。王郁洋虽然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似乎更感兴趣于“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并在不同媒介的转换中,去追求新的材料和表现形式。
艺术家王郁洋
在此次合作中,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技术的思考和反思,通过技术补充对世界的认知。王郁洋运用传统缅甸椅子的扫描数据,再把扫描数据转换为二进位编码,去控制3DMax在传统椅子的三维模型上进行生成,让传统精神与当代科技在复杂而混沌的世界中进行某种跨越性的对话。
展览中的椅子
展览的作品的名字也是一场与科技的合谋:作品名“Metonymy 隔物而喻”也是读取数据后在词库中随机选取词语得来的。电脑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观看和了解这个传统的椅子并根据自己的创造和传统的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艺术家在此也回归到了和观众一样的角色,共同欣赏阅读这个共生的创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