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享界S9的“飞坡事件”冲上了热搜。
起因是某知名博主在做享界S9飞坡测试时,车身出现了明显的横摆,对比其他几款性能车型飞坡姿态非常不好,然后得出了享界S9在这种路况下无法沿直线行驶的结论。之后鸿蒙智行官方下场,两边切磋了一把,搞出了一地鸡毛。
事件本身谁对谁错先不说,经过这么一闹,享界S9这款车后面可能就比较难了。某种程度上与之前饱受争议的理想MEGA算是跌入了同一条河流,这两款车的操作如出一辙。
但它们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最核心的还是定位出了问题。本来都是国民级品牌,正是品牌“上分”的大好时机,却因为产品定位过高,白白失去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1)身世之谜,原型机北汽lucid?
关于享界S9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目前普遍认为它的基础平台是来自北汽,华为则是在智能化方面“赋能”。北汽的官方说法是采用升级版的BE22平台,之前开发的内部代号是C71KB-F01,“转正”后的名字就是享界S9。
从这个描述来看,享界S9的基础平台其实相当“可疑”。
原因倒也不复杂,2022年北汽曾经公布过一款全新轿车的消息,代价就是“C71KB”。定位是B级车,长宽高尺寸是4900*1940*1500mm,轴距3000mm,走的是换电路线,定位大概是20多万的B+级轿车。而这款车的来源也非常有意思,并非北汽原创的平台,居然是来自老美的新势力lucid。听起来就有点玄乎对吧,居然还能和老美的车企扯上关系。
具体情况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贾跃亭持有lucid的股份,然后贾跃亭与北汽的关系又非常好。北汽想造一款高端轿车,几经辗转导入了一些技术。从享界S9的内部代号来看,大概率与这款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这也不奇怪,从北汽加入智选到享界S9面世,这个时间就不算长,开发全新平台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其中华为“赋能”了多少,就不好说了。
享界的一些动作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在“飞坡事件”发生后官方发布的声明中,先是提到了享界S9搭载的是华为途灵平台(之前的宣传均以此为准),但在更新版的声明中,享界很“巧妙”地把华为途灵平台改成了“最新的平台”。特意“拿掉”途灵,很大概率这车的“底子”就是之前的“C71KB”。
本来是20多万的车,哪怕做了一些加强,在机械素质方面比不过运动轿车或者顶级豪车,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错就错在享界S9的定位过高,或者说把期望拉得太高。单电机要卖39.98万,与三电机的腾势Z9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家三电机卖33万,你这单电机卖40万。然后再出现了操控方面的“争议”,几乎一下子名声就臭了。
尤其是有着国产行政轿车之光,体验远超迈巴赫等等名头。当出现与预期不符的事情后,剩下的就是“墙倒众人推”了。
(2)与理想MEGA同出一辙?
同样的问题在理想MEGA身上也发生过,甚至这两款车的经历也非常相似。
2023年6月,理想MEGA作为超级旗舰在首届理想家庭科技日亮相,这也是理想最如日中天,甚至李想本人最狂的时候。当时李想甚至还专门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大家如何做产品经理,可见理想的成功让李想嘚瑟到了什么地步。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今年3月1日理想MEGA正式上市,定价55.98万元起,无愧旗舰之名,却成了理想汽车最大的滑铁卢。也是各种风波,甚至李想声称对这款车存在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用法律手段惩治相关的责任人,不过也没有看到下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MEGA出来之前,理想无论是销量还是股价都是一路走高,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MEGA亮相后不久,理想先是被问界新M7狙击了一把。后面理想干脆把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80万辆调整到了64万辆,甚至之前规划的M8、M9几款纯电SUV也往后推了,可以说整个战略都变了。
享界S9的遭遇也差不多,今年3月份首次亮相,也是鸿蒙智行最炙手可热的时候,那时候甚至理想都不发周榜了,因为销量被问界比下去了。5月份余承东透露新车会首发搭载华为ADS 3.0,7月透露会首发轿车后排零重力座椅,普遍认为这就是轿车版的M9,并且科技会更加强大。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享界S9 24小时大定2500台,20天大定8000台的表现,相比之前的几个爆款确实差了不少,恐怕华为也要重新审视智选车业务应该如何进行了。
(3)急着“盈利”,错失良机?
其实理想也好,鸿蒙智行也罢,它们犯的错误都一样,却也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在大好局面面前,太急着赚钱了,并因此错失了良机。
去年是理想表现最好的一年,L系列上市后凭借更新的平台以及先前的口碑积累,迅速击垮了问界M7。如果当时理想能够进一步优化品系,价格进一步下探到25万以下,可能后面就没问界什么事了。
然而理想的目标是往上走,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也是推出MEGA,策划纯电序列的原因。顺带,理想还将新款L系列的电池从宁德时代换成了欣旺达,这也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动作。从结果来看,理想2023年利润超过了11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更是盈利56.68亿元。
理想确实“赚到了”,然而代价是问界新M7靠着更低的价格迅速崛起,并引发了之后问界M9的狂暴,只能推出L6进行“防守”,2024年一季度利润降低到5.93亿元。
鸿蒙智行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明明M7、M9的表现已经很好,已经取得了对理想的优势,两款车可以与对手四款车打平。如果问界新M7今年不涨价,并且M5下探到22万级别,可能理想L6就真的起不来了。结果今年的M7、M5焕新调整了策略,起售价迅速提高。虽然是全系标配智驾,看起来性价比并没有降低,但无形中也将更多的用户排除在外了。
再然后是享界S9出来,单电机卖40万,消费者直接“破防”。冲高的诱惑力确实大,卖1万台M9,可能顶卖5万台M7。但前提是产品要立得住,很显然如今的享界S9有点悬。从结果来看,理想和鸿蒙智行相当于各自失误了一局,没能“宜将剩勇追穷寇”。
(4)写在最后
对于国产车来说,最危险其实在2021年左右。那会特斯拉正如日中天,销量本就是供不应求,还来了一波主动降价,理由是要做“贴成本定价”。当时真把国内车企吓坏了,特斯拉本来就有品牌力和规模优势,一旦放弃高利润,国产车怎么玩?好在后面特斯拉再没干过这样的事,几年没正儿八经换代,如今一直在吃老本,威胁倒是不大了。
在自己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不飘,并且还能进一步让利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样做实在是太难了,甚至是“反人性”的。卖得“好好的”,你还主动降价,整个体系的阻力会非常大。能这样做的似乎只有比亚迪,王朝系列这几年真的是压得竞争对手喘不过气来。
最难的事往往是效果最好的,当你的产品性价比够高,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了。如果享界S9卖30万,哪怕这次碰到这样的问题,消费者自然会给你解释,反之就是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