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盖瑞特进入中国的第30年,也是位于上海的盖瑞特中国创新中心建成近20年。6月底,当记者走进其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上的实验室时,里面一派忙碌景象,这家全球涡轮巨头正进行着多元化的业务创新——电池空压机已开发到第三代;研发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涡轮增压器;构建更多的电气化实验平台,以支撑其技术创新。
这些正在上海实验室里发生的变化,也是盖瑞特全球业务创新发展的关键布局。
在盖瑞特的企业历史上,业务的创新转型并不陌生。盖瑞特最初创建时以经营航空航天工业零部件业务为主。1950年代,随着美国州际公路的扩张,盖瑞特看重公路交通业务,开始为汽车定制涡轮增压器。通用汽车开发的世界上首台涡轮增压量产车,使用的就是盖瑞特的涡轮。
涡轮增压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使内燃机燃烧更充分,动力输出效率更高。随着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和人们对环境污染认知的提升,涡轮增压技术在家用汽车市场被广泛地使用,盖瑞特的业务也迎来大爆发。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盖瑞特几乎成为了涡轮的代名词。直至今日,盖瑞特年营收达到了39亿美元(2023年),在涡轮增压器行业市占率长期保持领先。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全球性的行业隐形冠军,现在则再一次站到了战略创新的路口。汽车市场新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内燃机和涡轮增压技术是否仍有机会?电气化趋势下新的市场风口在哪?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介绍,一方面,传统业务涡轮增压技术仍是公司强项,盖瑞特正在进一步拓展减排技术新的业务空间;另一方面,盖瑞特也布局新业务多年,目前正在大力开发针对新能源车的零排放汽车技术。“我们99%以上的研发投入都用于减排和零排放技术的创新。”
盖瑞特正在坚持用“两条腿”走路,而上海就是企业许多创新技术商业化落地的第一站。在过去两年里,盖瑞特在上海实验室建立了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实验室,并由中国团队牵头负责多项氢燃料电池超大型平台的全球开发工作。
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是盖瑞特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出的关键产品,目前已经量产到第三代。在芮博廉看来,如果纯电车未来有一部分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那么盖瑞特在这一领域已提前布局。盖瑞特产品带膨胀端的设计,可以帮助燃料电池堆实现能量回收,使设备降低20%—30%能耗,增加车辆的行驶里程,进而降低了汽车运营成本。
2023年,这款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签下两个量产合同项目,与超过15家客户展开技术同步开发合作。在盖瑞特的战略规划里,公司的目标是到2030年通过零排放技术(包括氢燃料电池空压机、三合一电驱动和用于热管理的电动冷却压缩机)实现10亿美元收入,成为其业务新支柱。
芮博廉十分看好氢燃料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在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同政策给予氢燃料汽车补贴,加氢站也在同步建设中。截至上个月,我国共建成加氢站426座,除了西藏以外,加氢站已在各省市遍地开花。芮博廉用手比划了一条上扬的线条说道,“虽然过程可能会有波折,但我相信增长曲线一定会向上走。”
除了零排放技术新业务,盖瑞特的传统业务涡轮增压器也在寻找新机遇。记者参观盖瑞特中国创新中心的实验室时发现,这样大规模的实验室在张江并不多见。芮博廉介绍,盖瑞特在上海的实验室是其全球第二大的实验室,具备盖瑞特涡轮增压器全范围测试能力。上海团队目前正在对企业史上最大的涡轮增压器进行测试,这款产品比用于普通轿车的增压器大2—3倍。如此庞然大物显然无法安装在任何一部汽车上,它未来将要进军新的领域,如海事、工业、储能等等。
这是盖瑞特在中国市场找到的新应用场景。以数据中心为例,为了保证有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运行,数据中心会安装应急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而备用电源往往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组,因此会对涡轮增压器产生需求。依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预计“十四五”期间将保持约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涡轮增压器的新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订单证明了芮博廉的判断。就在不久前,盖瑞特凭借差异化的大型涡轮增压技术在国内获得了两项发电机组应用项目,将为包括用于AI计算中心应急供电的主力发电机组提供涡轮增压解决方案。这也是盖瑞特首次在国内获得AI计算中心发电机组项目。
“我们的客户都对此很感兴趣,有一些已经开始跟我们洽谈,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客户。”芮博廉十分看好涡轮增压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他预测:“可能我们第一个进行量产的项目就在中国。”
从上海实验室起步,深耕中国市场,进而辐射全球市场,成长为企业创新引擎,这正是盖瑞特进入中国三十年,提出“东方服务全球”这一理念的要义。不仅是输出产品,而是种下技术的种子,在中国培育成参天大树,再为全球撑起绿荫。
和中国市场打了多年交道的芮博廉说,自己对中国市场非常熟悉。“我们坚信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想要在全球获得成功,一定要先在中国获得成功。”
专家点评
蒋炜,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深圳行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中国对于保护世界环境的承诺,也是保卫我们赖以生存家园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对全世界碳减排的承诺下,大量的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开始投入到科技减碳的步伐当中,大家都看好中国汽车大市场给企业带来的机会。盖瑞特是典型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延续其节能减排的企业理念,立足中国,基于涡轮增压技术,开展新一代零排放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升级,这无疑与我国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相吻合。
新能源(包括氢能源)汽车是我国重大产业升级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未到达碳中和的标准。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这家企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深耕中国市场30年,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现在以中国为起点进行技术开发,未来一定会将在中国开发的技术反哺全球市场。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更在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有潜力和能力影响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走向。我相信,这样的企业能完成从“In China For China”向“In China From China”的模式转变,最终也会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