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我的职业发展,我觉得挺幸运的!35岁成为高级技师,43岁又成为首席技师!”回忆在广州地铁工作的24年,广州地铁电子首席维修专家李天明感慨。
从高级技师升级到首席技师,李天明的故事是“新八级工”制度出台的一个缩影,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首席技师李天明和高级技师李晓威、初级工曾腾灏一起探讨技术维修问题)
“出台‘新八级工’制度之后,上升通道拓宽了很多,我是非常高兴的。”李天明说。
首席技师的晋升之路
2000年,李天明正式加入广州地铁,跟着师傅从事一号线地铁列车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那时候比较迷茫,没有太详细的规划,一门心思好好学技能。”
4年后,他被安排到车辆大修部参与地铁列车的架修工作,从事列车电气系统和电子部件维修工作。当时,地铁一号线列车是进口的,部件维修成本高且耗时长,激发了他提升维修能力的决心。
(李天明(左)和电子班刚成立时的两位成员)
2005年5月,李天明考上了电子班第一任工班长,第二个月就遇上了列车空调频繁故障,班组三人连续奋战一个月,成功修复了第一块控制板,自此坚定了自己深耕电子维修工作的决心。
PU模块改造测试
35岁那年,成为高级技师后的李天明,没有停下技术攻关的脚步,后来牵头建立了“李天明创新工作室”,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培养了“一门七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团队。
(李天明为工作室成员布置项目攻关任务)
“我们攻克的地铁电子部件总共有4000多种,年产值超过2亿元,为广州地铁电子维修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飞跃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李天明来说,评上首席技师是多年积累的“水到渠成”,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
“在这个新制度新政策下,经过选拔和考核,李天明晋升到首席技师,我也评上了高级技师!”广州地铁电子高级维修专家李晓威表示,目前他专门为“卡脖子”项目出技术图纸,同时从事电源类辅助类设备的开发。
(广州地铁电子高级维修专家李晓威)
他坦言,“新八级工”制度也是在不断激励他们前进。“我也希望尽量往上,可以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我徒弟也是技师,我上去了他也上来了。”
谈及“新八级工”制度,广州地铁电子维修员曾腾灏也很兴奋:“我现在还是初级工,目标是快点通过考证,晋升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技师!”
(广州地铁电子维修员曾腾灏)
在李天明看来,评上首席技师后,对他更多是动力,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去考虑今后的工作,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了解行业发展,培养高技术水平的接班人。
据统计,广东技能人才总量达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让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以一技之长开启人生新赛道,关键是人才方面的制度重塑,让他们被尊重、有盼头。
从在省级层面率先落地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到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落实技能人才发展的保障与激励,广东的争先创新有目共睹,值得期待。
(注:本文为央广网登载的行业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