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家: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王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势头初步遏制。去年我国耕地进一步实现净增加,实现总量“三连增”,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部署,部分举措是对既有改革的完善和提升,也有部分举措为最新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此前发文称,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同时还兼具其他多重功能和属性,深化农村改革依然要继续坚持把握好这条主线。
图片
安徽芜湖:“双抢”农忙时节 农民抢抓农时抢收抢种
三条主线推动耕地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登旺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提出,各地在推动耕地保护时要遵循这三条主线。
一是保持耕地数量稳定。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完善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动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等。
二是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强投入、完善建管机制,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验收机制、加强激励,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加强退化耕地、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加强黑土地保护。
三是加强耕地用途管控。着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
图片
江西新余“三位一体”保护耕地
四条准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
根据上述要求,受访专家表示,未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应突出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调整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范围,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由“小占补”变为“大占补”;将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优质耕地的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统筹作为补充耕地来源。
二是坚持“以补定占”,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三是加强补充耕地补偿激励,将补充耕地费用主要用于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调动相关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四是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配合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加强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办法,强化质量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