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铁标尺”,过好“紧日子”

威利
8月29日,2023年度北京市级部门决算情况在各部门网站及首都之窗集中公开。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201家市级部门全部公开决算,晒出“年度账本”,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审查。(相关报道见A6版)
北京市级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尤其受关注。透过决算报告看见,北京市级部门决算公开从不同层次更加全面展现部门各项支出情况,从严控制和压缩了“三公”经费支出。2023年,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3.52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47.7%。实际“三公”花费大幅减少,充分见证了市级部门“过紧日子”的决心和成效。
“三公”经费减下来的钱花哪了,同样是公众关注的问题。北京市级部门的决算报告给了明确答案:节约资金优先保障“23·7”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以及“三保”等刚性支出。2023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继续保持八成以上,新建养老助餐点24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完工822部,切实发挥了财政对民生的兜底保障作用。
“过紧日子”决不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有限的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事实表明,北京大力压减“三公”经费,以政府运行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让“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掷地有声。
北京市级部门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厉行节约,还体现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方面。查看各部门决算可以发现,在近年来持续压减的基础上,2023年各部门继续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累计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23.9亿元。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正是执政为民的具体、生动体现。
成绩有目共睹,经验值得总结。事实和数据皆表明,北京市级部门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实干要业绩,努力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有效促进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质增效。
“紧日子”怎么个紧法,如何把握其中的标准和尺度,这是各地正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这方面,北京已迈出了坚实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预算部门过“紧日子”评估指标体系,引导政府部门自觉压控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发挥财政预算评审把关作用,2023年,共完成各类项目评审706个,审减率12.9%,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实处、关键处。
由此带来的有益启示是,深入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需要坚持标准引领,将“铁标尺”立起来,把激励约束机制建起来,层层压实责任,严明纪律规矩。同时,充分发挥评估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推动各预算单位和党员干部锚定目标任务,将“过紧日子”的“发条”拧得更紧一些。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