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8月30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邬眉 实习记者 刘英慧)又是一年开学季,映照着芙蓉湖金秋的晨光,轻踏着白城海滩温柔的潮汐,厦门大学校园热火朝天,2024级的“新鲜人”前来报到。据统计,今年厦大共有新生13000余人,其中本科5000余人,研究生8000余人(不含马来西亚校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厦大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齐聚鹭岛,与这座百年学府“双向奔赴”。
新生注册点人潮汹涌(图源:厦门大学)
一辆辆满载着新生和家长的大巴车在科学艺术中心门口停下,褪去高中时代的青涩,“新鲜人”们第一次踏入厦大校园,他们的神情中既有紧张与不安,也有兴奋与期待。在家人的陪伴下,新生有的扛起大包小包,有的推着特大号拉杆箱,有的则忙于在芙蓉湖畔、鲁迅像等知名景点前与家人合影留念;更有来自山东的新生,在七八位亲友的簇拥下前来报到,喜提一次全家“厦大游”。
材料学院的研究生在迎新展板前留念(央广网记者 吴馨骅 摄)
来自澳门的施珊琪与家人合影(央广网记者 吴馨骅 摄)
新生队伍中不乏“洋面孔”(央广网记者 吴馨骅 摄)
校团委青媒的摄影师,用镜头捕捉来自五湖四海的笑容,或羞涩或雀跃或满怀期待;在方寸间定格一张张鲜活的人生照片。各学院也使出浑身解数,用创意营造“花式”迎新氛围。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新生准备了印有姓名的可乐(图源: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同学拿到了印有她名字的可乐;创意与创新学院新生在文创盲盒中抽到了“你吃饭辅导员老师买单”;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将校园建筑的手绘画架摆到了注册现场;新闻传播学院为新生送上了自主设计的院系校园卡套……
“双报到”现场,男生在入党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央广网记者 吴馨骅 摄)
“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在材料学院的注册点,一位男生郑重地在申请书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名字,志愿者为他送上印有学院院徽的帆布袋。此时,注册点的桌面上已经收到了厚厚一沓入党申请书。这是今年厦门大学开展的“双报到”活动,入党申请书与录取通知书同时递交,用行动展现青春力量。
新生体验厦门传统民俗“中秋博饼”(央广网记者 吴馨骅 摄)
“这是‘二举’,同学你可以在这里挑选明信片哦!”被自钦楼对面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吸引,刚办好注册手续的福州男孩叶赫,第一次尝试了国家级非遗、厦门传统民俗“中秋博饼”。今年学校设置了博饼文化体验区,让新生感受闽南文化。此外,时值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部分学院还将嘉庚精神元素融入迎新展板设计、迎新明信片设计中,勉励新生赓续嘉庚精神。
新鲜的城市、新鲜的校园,新生们也有许多见闻和感受想第一时间分享。“西安非常干燥,而厦门很潮湿,今天看到了超大的蟑螂!”“非常喜欢厦门的海,对于我这个内陆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会计系新生杨静雯,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练习了书法、舞蹈和弹琴,希望在大学里可以勇敢地展示自己。
“三年前初中毕业,我就和朋友们参加了厦门大学的夏令营。曾经那个‘浮夸’的小男孩用三年时间,圆了一个恍惚的梦,最后如愿考入厦门大学!”来自甘肃金昌的金默尧是24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他期待以思明之“新”火,载传说之“闻”道。
经济学院的新生邵佳仪,对家乡常州的介绍极具专业特色:“去年GDP刚过万亿,新能源领域产值超5000亿,一年演唱会音乐节活动近30次……”来到经济特区厦门,她希望在学习中有所热爱有所见解,将来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我国经济更有活力,让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稳健发展。”
厦园的旅程刚刚开启,更多的精彩等待新生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