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首轮播出收官,渝派纪录片如何发挥“长尾效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8月28日,当央视纪录频道开始反复吟唱这首原创插曲《夜雨寄北》,卢作孚的背影不断地在书桌前、大河边闪现,随后画面定格。当晚,系列纪录片《卢作孚》4集精华版在央视收官。8月29日,在重庆卫视、爱奇艺播出的5集完整版也同步收官。
图片
▲海报。受访者供图
从8月25日登陆央视、重庆卫视,并同步上线爱奇艺平台,《卢作孚》就迅速登上了纪录片热度飙升榜第一位,并位列蓝鹰平台热播电视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
收视表现突出之外,这部兼具历史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渝派精品纪录片也在全城引发热议。从《大后方》《城门几丈高》到如今的《卢作孚》,如何让精品纪录片所引发的关于文化的关注和热度持续,进而产生“长尾效应”?
线上热播
带动观众线下阅读、参观故居
系列纪录片《卢作孚》以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的生命轨迹进程及其在不同领域的高光成就为线索,浓缩讲述了他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他在航运业上的卓越贡献及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
不少观众表示,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了解到了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卢作孚,更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企业家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原本只是开着电视一边看一边做事,但是随着娓娓道来的旁白,就忍不住停下手中的事情细细品味纪录片的厚重质感。”市民向燕说,这是自己作为重庆人第一次主动去了解卢作孚的事迹,他还在网络平台上购买了卢作孚的相关书籍。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杨尚鸿在观看纪录片之后,盛赞该片在内容和形式上皆具创新性,堪称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佳作。“尤其是大量使用了酣畅淋漓的川江号子、方言顺口溜、模拟环境声等等,以及抒情性的音乐,使人在沉浸式的观影中得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图片
▲位于合川区的卢作孚故居。合川区文旅委供图
《卢作孚》的热播也让位于合川区西市街与文化街交叉口的卢作孚故居火了起来。8月28日,高温天气下,多位市民前来参观。
“我是土生土长的合川人,从小听着卢作孚先生的故事长大,但直到看了纪录片,才认识了一个更加多面的卢作孚,他是我们合川人的骄傲!”合川区钓鱼城街道久长路社区居民文树全表示,因为了解到8月29日起卢作孚故居就要进行为期60天的闭馆升级工作,他赶在闭馆前过来再看看相关展览,缅怀这位“不能忘记的人”。
图片
▲市民冒着炎炎烈日来卢作孚故居参观。合川区文旅委供图
云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中云同样也在工作之余到故居参观,“作为一个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卢作孚始终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视为民生公司的核心使命,而这样的企业家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张中云在观看纪录片之后十分动容,感慨卢作孚无疑是当代企业家的楷模。
拍摄细致而严谨
搭建起卢作孚与观众“对话”的通道
《卢作孚》为何能有这样的文化溢出效果?拍摄团队严谨而专业的态度,让观众认识了一个更加鲜活而真实的卢作孚。
图片
▲纪录片《卢作孚》摄制团队在采访中求证更多真实细节。受访者供图
“徐蓓导演执导的《卢作孚》严格遵循史实,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进行了精心挑选与重构。”北碚区融媒体中心导演刘卫国参与了《卢作孚》口述部分、北碚拍摄的选点等工作。他回忆,进组后,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老民生员工和研究者们的口述史料,全部提供给了摄制组。“徐蓓导演在口述史料的选择上,非常严谨,对一些有争议或口述人记忆误差的话都反复进行了求证。”
“历史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需要更为精细的细节考证。”《卢作孚》分集导演李斌介绍,为了呈现当年的场景,制作团队根据收集到的文字材料,进行反复推敲。同时,还集结了一批研究卢作孚的专家学者,力图构建起一个强大学术团队,表达全面而权威的学术观点。“早在2021年11月,团队就开始制作拍摄计划,光讨论道具就开了不下20次策划会。拍摄现场,小到鞋子做旧的程度,大到道具摆放位置,以及现场光线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李斌说。
图片
▲系列纪录片《卢作孚》拍摄中。受访者供图
拾己书店主理人赵登翠对于纪录片《卢作孚》的精雕细琢深有感触。2022年4月,在机缘巧合下,赵登翠去《卢作孚》剧组探班,正巧“围观”了总导演徐蓓和分集导演一同坐在监视器后面执导“情景再现”的一个场景: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饰演卢作孚的演员一袭麻布灰衣端坐于桌前,一束微光从窗外映射进来,整个画面颇有意蕴。“尽管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发现那一幕情景再现卢作孚的场景并未入画,但导演团队的认真投入让人钦佩。”赵登翠说。
“卢作孚与重庆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种天然的接近性让不少重庆观众喜欢。”作为该片导演之一,刘卫国感慨,剧组异常细致的工作之外,是重庆市民对剧组的支持。他介绍,在北碚拍摄期间,无论是街边小店还是具有20世纪特色的豆花馆,只要听说是拍卢作孚先生的纪录片,他们都非常支持。“拍摄喝茶、打麻将等情景再现的场景时,即使是三伏天,北碚居民都踊跃参与,争穿长袍马褂,充当群演。”
而严谨细致之外,纪录片《卢作孚》还努力用生动、时尚、更令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还原历史情境。它的解说突破了以往旁观者的基调,进行了角色化的尝试,邀请了知名电影演员陈瑾出任特邀解说,其配乐也加入了更多金属、摇滚的风格。
杨尚鸿认为,这些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创作,让纪录片《卢作孚》受到了年轻人喜爱,是引发街头巷尾热议的重要原因。“它的影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赋予观众自由遐想的广阔空间,随主创团队一道自由穿行于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拟之间,尽享读史、学史的欢愉,搭建起了卢作孚与观众对话的通道。”
展示城市文化魅力
发挥渝派纪录片的“长尾效应”
那么,《卢作孚》之后,重庆又如何发挥渝派纪录片的“长尾效应”?
“如果把时间放在近十年来看,我们会发现有关卢作孚题材的文艺作品多多少少会生发一些相关文化热点,比如电视剧《宜昌大撤退》,小说《船神》《一波三折》,话剧《民族脊梁》等都曾掀起讨论热潮,纪录片《卢作孚》不仅吸引了重庆观众,更是引来不少外地游客到合川、北碚等地打卡,了解先辈事迹。”赵登翠表示。
“‘长尾效应’的‘长’是不能靠硬撑出来的。一个地方的文化产品能否产生‘长尾效应’,归根到底是能否有足够多的原创、改编和IP研发的人才,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希望重庆本土导演和影视创作班子打造出更多有足够分量的作品,引发新的文化热点。”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重庆市文史馆馆员王雨建议,在海纳百川的同时,重庆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扶植本土青年人才,对城市文化知根知底的创作者。
“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是很好的,但一定要显示出重庆的文化特征。”他说,‘长尾效应’意味着需要让更多人参与城市IP打造,“文化和一座城市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之后,整个重庆的街头巷尾都在热议与电影相关的场景,《卢作孚》播出后亦然。好的影视作品会带动更多人去热爱城市的文化,去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
王雨进一步提出,发挥《卢作孚》的‘长尾效应’,还需要有更多文化专家参与到城市旅游的宣传中,进一步扩大影响,让更多人从景区“打卡”到“读懂”这座城。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科教频道总监余季波介绍,近年来,重庆不仅开展了纪录片导演扶持计划,还挂牌了重庆纪录片产业基地,促进纪录片全产业链均衡发展。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也趁势推出了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渝派纪录片,如《巴盐》《嘿!小面》《城门几丈高》《大后方》《重庆谈判》等。一部部渝派纪录片的涌现,立足于山城历史文化特点,致力于把重庆文化推向全国和世界。
图片
▲徐蓓(前排右二)领衔的渝派纪录片拍摄团队。受访者供图
余季波透露,目前,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开启了新一轮纪录片创作计划,正在推进关于文旅、乡村振兴、长江文明等主题的一系列渝派纪录片开发项目。“《卢作孚》‘绽放’之后,更多制作精良的渝派纪录片已经在路上。”
应广大观众朋友的回放要求
重庆卫视新媒体
将于今日晚间19:30
宠粉推出《卢作孚》五集连播
敬请期待!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