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
[美]T.杰斐逊·克兰 编
,曲晓蕊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阿涅斯·瓦尔达,是著名的“新浪潮祖母”,也是西方电影史和女性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电影之魂”。本书是瓦尔达访谈文章的合集,收录了近50年间的21次采访,涵盖了瓦尔达完整的电影生涯,涉及她的创作理念。打开这一篇篇访谈,就能发现属于瓦尔达的广阔海滩。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东南欧(1354—1804年)》,[匈]彼得·F.休格 著,张萍 译,格致出版社出版
本书深入讲述了奥斯曼帝国对东南欧近500年的统治史。作者首先考察了奥斯曼帝国对东南欧行省及其周边附庸国和朝贡国的管理体制,并对机构设置,官员培养、选拔和任命,城市、乡村建设,法律体系建构,个体职业,各类人群等级划分和税收、军事、交通体系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展现了奥斯曼帝国对东南欧地区的深刻影响。
《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美]卫周安 著,王敬雅、张歌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用通俗的方式介绍了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交往的历史。历史学家卫周安以有力的证据,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一成不变、与世界隔绝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开放、创新的中国。中国的许多历史经验是本土与外来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贯穿中国历史的全球潮流,仍将奔腾不息。
《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英]毕可思 著,[新加坡]钟逸明 译,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叙述了从1832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以小见大,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租界、通商口岸、海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要观察视角来自当时在华洋人的书信、日记、档案和主办的报刊等,通过洋人的视角来揣测、分析西方列强的种种行为动机和逻辑,是非常难得的阅读观察视角。
《对峙:罗斯福、林德伯格,以及美国在1939~1941年针对二战的论争》,[美]琳内·奥尔森 著,林娟、欧阳凤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是积极干预还是保持孤立,是直面战争还是和平第一,是个人得失还是国家利益?这本书用了28个章节的篇幅,借助扎实的文献资料,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视角和迷人的细节,努力还原出80多年前,美国朝野针对二战所进行的那场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激烈争论。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英] 沈艾娣 著,赵妍杰 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本书重新审视英使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这一中西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作者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航行、接待、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等细节,更以动人细腻的笔调讲述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的人生沉浮,从微观层面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对他国越是了解,在本国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声音就会受到压制,翻译首当其冲。
作者:
编辑:金久超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