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物流:8月26日进行路演,长江证券、中欧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消息,2024年8月30日长久物流(603569)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8月26日进行路演,长江证券、中欧基金、银华基金、大道兴业、金光紫金创投、贵源投资、杭贵投资、太平基金、上海证券、东北证券、大成基金、首创证券、八零后资管、谦心投资、粤佛私募、石锋资管、三登投资、金辇投资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围绕公司 2024年半年度经营情况,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交流,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答: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为 18.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归母净利润 5256.59万元,同比增加 16.74%;归母扣非净利润 5320.37 万元,同比增加 18.01%;上半年毛利率12.19%,同比增加近 1pct。截至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 12.76亿,货币资金 5.76 亿;资产负债率为 43.51%,较上年年中下降近 7pct。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780.72万元。


问:长久物流简介

答:长久物流于 2016 年上市,是国内首家 股上市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是一家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企业,处于汽车物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下设整车事业部、国际事业部、新能源事业部三大业务板块

①整车业务包括整车运输及配套服务。其中,整车运输服务是指将商品车从汽车生产厂商运至经销商的过程,是公司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同时,公司还拥有协助货主企业与实际承运人进行智能匹配并提供高质量运输服务的网络货运平台业务。整车配套服务是指整车仓储、零部件物流等业务。

②国际业务主要依托中欧班列、国际海运、国际公路、国际空运等方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综合运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国际货物的整箱运输和拼箱运输、集货、分拨、仓储、贸易、保税、报关报检等业务,所承运货物主要包括整车、零部件、化学品、电子产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大宗货物等。

③新能源业务主要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产业链优势,并依托控股股东长久集团丰富的汽车产业布局资源,为主机厂、动力电池厂商、动力电池原材料及相关化学品生产厂商等产业链客户提供传统物流、仓储服务服务,并围绕汽车后市场,提供动力电池收、逆向物流、梯次利用等服务及产品,推动动力电池收渠道建设,打造动力电池收综合利用及储能全产业链闭环,推动全球弱电网地区电气化进程。此外,公司通过储能产品及 V2G 技术,形成“光储充检放”一体化解决方案,提高电网消纳,助力新型电网建设。


问:公司是否有继续扩展国际海运运力的的计划?

答: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快速增长,运力需求旺盛,公司时刻关注滚装船的市场动态,进行相关研判,会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在合适时机审慎地进行运力布局及调整,建议关注公司后续公告。


问:公司的跨境公路业务有哪些线路?

答:公司于 2023 年四季度开启首单跨境公路业务,2024年 1月份发运首单 TIR跨境公路业务,目前发运至塔什干、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的 TIR线路均已顺利开通,并具备全国主要城市发往欧洲、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的跨境公路服务能力。公司将紧密关注客户需求,开发更多线路,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多样化解决方案。


问:公司今年新增的滚装船是什么情况?

答:公司今年新购入的 6200车的“久洋隆”轮共有 12层载车甲板,甲板总载货面积约 5.2万平方米,其中三层为可升降甲板,最大可以承接 5.1 米以下高度,单件重量 150吨以下的车辆;一次性可以承接 6200 辆标准乘用车。“久洋隆”轮已在 8月 9 日举行了命名暨首航仪式,将由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投放于全球航线,助力中国制造汽车“走出去”,国际品牌汽车“引进来”,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繁荣发展。


问:国内整车物流业务这块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请拆分一下?

答:以公司自营车为例,整车运输业务成本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包括司机运费成本约 25-30%,燃油成本约 25-30%,路桥费约25%,其他费用(轮胎、尿素等易耗品;折旧及保险维修等车辆成本)约 15-20%。


长久物流(603569)主营业务:以整车运输业务为核心,可为客户提供整车运输、整车仓储、零部件物流、国际货运代理、社会车辆物流及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物流服务。

长久物流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8.24亿元,同比下降3.44%;归母净利润5256.59万元,同比上升16.74%;扣非净利润5320.37万元,同比上升18.01%;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9.21亿元,同比下降8.3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765.78万元,同比上升17.1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661.89万元,同比上升13.27%;负债率43.51%,投资收益1796.95万元,财务费用2919.08万元,毛利率12.19%。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2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