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办公室的灯不亮了,却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灯!”吴孟超院士生前办公室首次对外公开

图片
今天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诞辰102周年纪念日,由其一手创办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首次公开了他生前办公室。
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门诊大厅二楼,一条不起眼的走廊里,一间没有挂牌的办公室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走进办公室,办公桌上的日历定格在了2021年5月22日,这一天吴孟超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旁的衣架上还挂着他生前所穿的白大褂,衣襟上板正地别着一枚党徽,党徽正下方夹着一个胸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0001号,吴孟超|主任医师、教授、院长。”
一切,似乎从未改变。
“吴老去世后,我没再踏进这里,怕睹物思人。”说这话时,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检验科主任文文的眼眶有些泛红,他指着一张办公椅告诉记者,以前总会坐在这里汇报工作,“我认识吴老时,他已经90多岁了,仍坚持在一线工作,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办公室。”
自2000年7月开始,吴孟超在这间办公室里度过了19载春秋: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他随手写下的小纸条,抽屉里满是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小本子,书柜里还放着来不及回复的患者来信……
以医院为家,将患者当作亲人,97岁高龄时,吴孟超依旧奋战在无影灯下,直至2019年3月15日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台手术。办公桌侧边柜上,一摞摞材料、一个个文件盒占据大半。工作,几乎是这位永远忘我工作的老人全部的生活。
图片
写字台上,数本年代久远的影集引人注意。“肝脏血供十分丰富,为了将肝脏的血流情况搞清楚,吴老做了很多模型,然后将其拍下来。”文文边翻阅边解释,一帧帧拍摄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我国早期医疗工作者珍贵的影像。
彼时,中国肝脏外科处于“三无”状况:无教科书,无肝脏解剖理论,无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从解剖肝脏、制作标本开始,吴孟超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人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步伐。在他的带领下,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他不断突破肝脏外科禁区,将1.6万多名患者驮过生命之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史上的奇迹。
如今,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中,八成都是吴孟超的学生。在他办公室显眼的地方,一块亚克力板上赫然写着六字箴言:会做、会说、会写。
图片
“吴老要求我们不仅临床上要做好,科研上更要会说、会写,要敢于挑战医学难题,要勇于创新实践。”文文说,吴孟超很看重优秀的青年人才,希望年轻人得到最好的培养,在临床及科研上做出有标志性的成果。
到了晚年,建设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成立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成了吴孟超最大的心愿,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嘉定新城05A-01A、06A-01A项目概念讨论稿》。
“当时效果图出来时,吴老很兴奋地与我分享。”文文也参与了其中一部分工作,他回忆,彼时家住杨浦的吴孟超顾不上自己年迈的身体,坚持一遍遍赶往安亭,到工地监督施工进度,车上甚至长期备着一顶他专用的安全帽。
如今,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形成由院士领衔、实力强劲的人才梯队,近年承担国家及军队、省部级科研课题数十项,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我们不会忘记吴老的谆谆教诲。”正如吴孟超的后学们所言,“以前吴老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如今他办公室的灯不再亮了,却点亮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灯。”
  作者:李晨琰
文:李晨琰图:曹希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