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腹地到东天山脚下,我们那么远;勠力同心、携手奋进,我们又这么近。
2023年5月,正值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河南省选派的229名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背负着使命来了,来得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一年多来,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第八次、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疆定位、发挥河南优势,围绕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聚焦发力,在改善民生、产业发展、增强认同、人才交流等方面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为新时代河南对口援疆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
“新建成的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真大、真漂亮!”
“援疆医疗专家为我母亲做的手术很成功,听说此类手术在全疆是首例呢!”
“河南省捐赠的纯电动公交既先进又环保,我办的公交卡在豫哈两地还能通用!”
……这一年多,我们身边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说的是哈密人的幸福事儿,赞的是河南援疆带来的民生福祉。
—— 医疗援疆 护万家安康
袁鹏指导年轻医生分析病例。融媒体中心记者 麦麦提摄
日前,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乳腺科,术后恢复良好的哈密市民张女士及其家属向援疆医生袁鹏一再表达谢意。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援疆医生袁鹏带领当地骨干,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成功完成全疆首例“经腋窝单孔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术后身体的残缺感,填补了此项手术的空白。
近年来,河南省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疆已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肿瘤病人从“90%转到外地治疗”到“90%留在当地治疗”的巨变。
一年多来,河南省不断整合和完善“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促成全省22家医院与哈密10多家医院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帮助建设重点科室31个、23名援疆专家挂牌“名医工作室”,构建起从区县到乡镇、从名医到全科医生、从帮带医疗队伍到打造重点专科的全覆盖式完整链条,并建立完善“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人才培养机制,攻关突破医疗新技术118项,其中,填补哈密区域空白35项、自治区空白1项。
——教育援疆 让未来可期
侯海侠与老师们围绕高考开展教研。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她不远千里、不辞劳苦,三次援疆历时8年,一心扑在哈密的教育事业上,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景仰,也是我校教师的良师益友。我从心底里感激她!”提到援疆教师侯海侠,哈密市第一中学青年教师娜迪热·尤努斯的语气中充满钦佩。去年,在侯海侠的辅导和帮助下,娜迪热的思政课在自治区高中优质思政课评选中拔得头筹,侯海侠也被哈密市文明办评为“哈密好人”。
一年多来,河南省“组团式”教育援疆取得不少可喜成果:推进河南135所学校与哈密122所学校结对帮扶,“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增加到7所;建设“河南援疆名师工作室”“中原名师哈密工作站”“云工作室”30个、培养本地教师2800余名,惠及学生9.5万名;分别投入援疆资金1亿多元的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相继投入使用,正在打造豫哈教育援疆的“样板校”。
盛伟给机电系师生现场讲解3D打印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技术。(资料图片)
特别提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河南省将集全省之力,选派50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哈,指导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申办职业大学,帮助做好创办本科层次大学方面各项基础工作。
提起这事,河南援疆教师、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盛伟十分激动:“这是哈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大事,也是我期盼已久的好事!”
一年多来,河南省结合哈密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坚持普惠与精准相结合,将更多援疆资金精准投向民生领域,全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民生实事,推动援疆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一年多来,河南省产业援疆的成果如何?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河南省新能源商会会长、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东晓说:“依托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河南新能源产业纷纷涌入新疆,平台成立短短一年时间,为哈密引进大成钢结构智能装配建造、河南云景石墨烯清洁取暖、河南亚昌电力5G智慧装备制造等落地项目,实际投资总额39.7亿元!这是河南产业援疆的一张新名片。”
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晓亮:“高家湖湿地景区列入河南援疆项目后,迎来了新发展。今年,援疆资金投入3100万元建设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全部完工,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亿元,带动景区周边2000多名农牧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如果在郑州、鹤壁、新乡等地的街头看到“哈密号”地铁专列、灯箱、视频电子屏,你一定会感到亲切。
从去年起,“哈密号”成为又一成功案例打响河南援疆品牌。该专列以哈密的自然风光、农副特产品及非遗项目为元素,打造“豫见哈密”主题车厢,向河南人民推介“丝路名城 甜美哈密”的美好形象,乘客在车厢内即可通过手机扫码,购买哈密瓜、葡萄干、大枣等新疆农副特产品。
今年,河南省继续扩大“哈密号”地铁的品牌示范效应,协调郑州地铁“哈密号”专列增加至29列,在河南6个省辖市分别开通“哈密号”公交线路、打造“豫见哈密”主题车厢。
目前,通过“哈密号”河南援疆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已吸引河南入疆游客超4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6亿元。
一年多来,河南省把产业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抓手,援疆项目建设实施进度明显加快。2023年度新建援疆项目实现全部开工,规划内各类援疆项目年度落地投资3.36亿元;引进20余家企业落地哈密,招商引资合同额达200多亿元。
眼下,河南龙城集团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年产90万吨沫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在加速建设;第二届哈密“豫见新疆”农特产品交易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伊吾县算力经济人才工作在河南高校吹响了“胜利峰”冲锋号……
产业援疆的累累硕果,在哈密遍地可见、俯拾皆是。
2023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第一高级中学汉族学生付怡瑄与哈密市第十五中学维吾尔族学生乐孜娜·艾力卡木江一同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新时代好少年”。走上领奖台的姐妹俩紧紧相拥。她们的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2015年,付怡瑄和乐孜娜结为“民族团结手拉手小伙伴”,在书信、电话交流中,一个对维吾尔族舞蹈很感兴趣,一个对唐诗宋词十分痴迷;一个教对方怎么包粽子,一个教对方怎么炸馓子……2017年至2019年,姐妹俩及两个家庭多次在河南和哈密相聚。付怡瑄带着乐孜娜去感悟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的“红旗渠”精神,乐孜娜也带着付怡瑄来领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辽远壮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姐妹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心与心越靠越近。如今,正读高中的姐妹俩情谊深厚、互勉共进,她们约定要考取同一所大学,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今年7月3日,河南省组织哈密百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赴豫考察交流,在参观考察了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部分产业园区后,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各民族必须凝聚共识,同心相抱,塑造和培育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润物无声、直抵人心。不久前,河南援疆资金投入建设的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研学馆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正骨楼交付使用。作为弘扬和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新建的研学馆从中医药经典文化理论、济世要术、中医药养生、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对中医药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展示了2010年以来河南医疗卫生援疆工作总体情况和哈密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进步,将为推动中医药文化润疆发挥积极作用。
从中医药理论、中医药养生到河南中医药文化等中医药精髓,在河南援疆资金投入建设的中医药文化展示馆都有详尽系统的展示。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柔性援疆干部 石峰摄
中华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用文化凝聚共识,能形成最触及人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年多来,河南省充分发挥文化大省优势,在援疆工作中着力答好文化润疆这道“必答题”,持续推进“豫哈情·文化行”“中原文化哈密行”“豫哈青少年夏令营”“丝路上的中原文物展”等文化润疆主题活动,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不断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引导豫哈两地各族群众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哈密文化中原行”情景歌舞《伊州印象》巡演活动在濮阳圆满收官。图为表演场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做好对口援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日前,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哈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严俊杰在“追风逐日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将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对口援疆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着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河南援疆的崭新篇章,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哈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