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康长寿的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开学季,这位医学院院长寄语新生

图片
9月1日,同济大学医学院2024级开学典礼举行。今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迎来了495名博士研究生、532名硕士研究生、258名本科生,现场还有海军军医大学的60名本科生。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以《对你的想像:健康长寿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为题发表讲话,他用同济大学医学院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简称TUSM四个字母,寄语新生。
T for Tongji 同舟共济是同济医学人的初心
同济大学以医起家,传承至今已有117年历史。德国医生宝隆秉持“医院能救人于一时,学堂能救人于复世”的理念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寓意救死扶伤、同舟共济。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医学和同济血脉相融,同济人复兴医学的决心从未改变,在2000年重建同济大学医学院。
郑加麟介绍,同济医学的历史上星光熠熠,重建前,培养了两院院士11人、卫生部部长1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人。经过24载重新启航后的砥砺前行,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学科中,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临床医学保持ESI世界前1‰,2022年同济大学被列入教育部直属18所优质医学院校之一,医学逐渐成为同济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天,同学们加盟同济医学,开启了与同济医学的缘分。在同济,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和为之终生奋斗的使命,做老百姓健康长寿的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自己的选择。”郑加麟说。
U for University 大学是科学精神的摇篮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理性思考、实证精神、批判思维以及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好奇心。
郑加麟回忆,自己刚进美国大学任教时,学生对其教学评价位列全校最后20%,“他们的批评让我更准确地识别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后,教学评价的得分也提升至全校前列,这种批判性思维推动着教学相长的互动。”
郑加麟说,大学鼓励师生去审视、去探索、去追求真理,守护着对一切事物的热切好奇和对科学精神的崇高追求。
近日,王平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他们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肿瘤代谢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寻找新靶点,开发肿瘤干预新策略。王平教授带领老师学生们突破舒适圈,敢于挑战“硬骨头”。今年2月,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
郑加麟寄语新生,做好眼前的事,不必忧心于未来,即使路途曲折、身处泥潭,当你清楚这一路为何而来,便能充满热诚,保持积极乐观。
图片
S for Science 科学着重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里,思维的力量是无限的。科学思维的培养,意味着赋予你们一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生力军。
在同济,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思考——逻辑严密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复杂多变的信息中提炼真知。
郑加麟介绍,学院在本科培养阶段实行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模式,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济大学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实施这个模式的医学院校,具有鲜明的同济特色。
学院通过“医生素养与病人服务”“知识与科学”“临床能力”“学术与创新”“健康与社会”5个模块的训练,注重个性化教育、智能化教学、联合培养、国际化特色和人文教育,逐步培养起成为优秀医务工作者所需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院将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紧密联动。
“今年5月,同济大学提出‘1+N’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思路。我们需要将人工智能与当代医学结合起来,做到人工智能+,同时将医学与其他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医学+。”郑加麟说,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将有助于拓宽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提供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和机会。
M for Medicine 医学需要实践
许多医学创新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这种实践-研究-创新的循环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郑加麟介绍,获得同济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的熊利泽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于麻醉相关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
熊利泽教授2016年首次提出麻醉学的发展方向“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手术不是目的,麻醉不是目的,患者术后康复才是目的。当前麻醉学科的关注点已从单纯麻醉逐步拓展到围术期管理,这一转变降低了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改善其远期预后。
医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技术的操作,更是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郑加麟提到,附属妇产科医院辅助生殖医学科复苏室的护士吕家伟,她的口袋里每天都装着一把糖,有人出现低血糖或者太过紧张,她都会顺势递上一颗糖,她希望一颗糖分泌的甜,至少能在当下抵消她们内心的苦。
“在同济,你们将成为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科学家。”郑加麟寄语新生,同济拥有“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传统,同济人应怀揣着这样的情怀,用医术和智慧,为人类带去健康和希望,做健康长寿的践行者。
  作者:郑加麟
文:郑加麟图:院方供图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