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一席难求的网剧论坛厘清了创作困惑

全文3728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于昨日正式开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剧集行业从业者参与。

02网络剧主题研讨论坛探讨了网络剧的历史沿革、当前任务、创作趋势和发展方向等问题。

03业内人士强调,行业需要形成共识,对网络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04此外,创作者们分享了团队力量、新美学表达、迷你剧创新等方面的经验。

05最后,网剧开放麦环节让年轻导演和编剧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昨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正式开幕。

这场盛会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剧集行业从业者而言,交换信息、体察行业温度是首要目的,而昨天下午举办的网络剧主题研讨论坛,不仅提供了绝佳的交流窗口,也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行业风向标的功能。

剧集主管部门官员、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爆款剧的核心主创、新生力量的青年代表轮番上台,号脉网剧经络,交流创作心得。

图片

本次论坛由《影视独舌》创办人李星文主持,主题为,“剧”力全开,共话未来:精品网络剧的迭代出新

将近四个小时的活动中包含了三大内容模块:主题演讲、圆桌对话和网剧开放麦。

时间有限,但输出密度极高,整场论坛呈现出一席难求的火爆场面。网络剧的历史沿革、当前任务、创作趋势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在热闹的气氛中被一一厘清。

图片

官方的务虚和务实

张苏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广电局今年全面调整升级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具体包括:推优评奖升级、资金扶持升级、营商环境升级、宣推力度升级。

今年年初,《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在资助扶持优秀作品、推动影视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改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方面,推出多项务实举措,给影视项目带来资金扶持的同时,也进一步消除了影视剧在京拍摄的“梗阻”。

张苏说,近年来网络剧行业发展成果丰硕、气象一新,在行业利好下我们更要乘势而上。据悉,北京市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在扶持金额上,整体较往年翻番。

图片

朱正文在演讲中强调,行业要形成共识,对网络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他认为,就创作而言,从精英模式演变为了全民模式;就观看空间而言,剧集从客厅文化转向了全空间、全媒体文化;就传播领域而言,剧集从传统电视台到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传播;就技术而言,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必将对网剧创作带来深刻影响。

他还以《狂飙》《三体》《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繁花》为例,说到剧集发展的五个态势:全民追剧现象仍然在这个时代发生,中国科幻剧集宣告进入科幻王国,剧集的题材边界不断被拓宽,全新的美学体系正在被建构,剧集的艺术表现能力抵达了新的制高点。

这些特征充分说明,中国剧集已经进入到一个强调原创性、独创性、引领性的高质量高水准发展阶段,它们正是通往未来的发展路径。

图片

如何拥抱全新的审美特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的演讲,围绕网剧的新特征展开。他提出,目前的影视剧创作已形成“喜悲融正”的美学风格。

电视剧和网剧创作者纷纷走出以往单一的悲剧、正剧的套路,强化喜剧、悲剧、正剧元素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喜悲融正的美学风格。即先后使用喜剧和悲剧手法,最后融化出正剧的品格。”

图片

这些显著的特征的出现并进一步生长,标志着当前电视剧和网络剧进入新发展时期,带给观众新的审美品位,有利于促进新的审美共同体在差异中融合生长。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认为,目前观众的审美迭代已经远远领先于内容生产的发展速度。如果创作者还不能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创作,那么作品播出之日,便是被市场和用户淘汰之时。

图片

她认为,创作者应该抱着忐忑的心态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说明整个作品在市场上没有参考,才不会理直气壮地拿爆款作品对标。同时,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看到其他项目的优秀之处,才能安下心来如履薄冰地创作。

“行业所有人,都需要低下高傲的头颅,真正看一看现在的用户正在看什么。”

优酷副总裁谢颖从优酷的成功实践出发,分享了平台策略和创作感受。

她表示,随着平台的竞争升维,挖掘所谓的爆款确定性已不再是唯一密匙,而是转向探索更多可能性,找到用户同频的情感连接点和价值承载点。也就是说,坚持以创新力驱动极致内容。

图片

具体而言,在男频悬疑领域,仅仅大尺度和强视觉冲击已不能满足用户,而是需要关注到社会现实的新切面。

在女性古装赛道,要走出工业撒糖、男欢女爱、家长里短的狭窄课题,看到女性在时代中的自我选择、自我成长。

她还特别提出,主角独享高光的审美已经过时,观众更爱看鲜活立体的人物群像,从《新生》《边水往事》,到《惜花芷》《墨雨云间》,全员上桌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也更能推动剧集的破圈。

“在群像衬托下,主角的人物弧光才能被进一步放大。”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尔云在演讲中重申了腾讯视频的整体策略:平台更倾向于采买和制作优质头部项目,放弃低效剧集。

她认为,观众的追剧目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前可能是因为追星,可能是因为故事,现在则以满足情绪价值为先。

图片

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需求的难点在于,观众所需要的情绪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潮流往往是不可预判的。此题何解?

答案是依赖平台的不同赛道的内容储备和科学排播来实现。李尔云表示,平台根据用户不同的心理诉求把长视频分为“爱”“燃”“智”“议”四大赛道,与情绪价值紧密挂钩,满足用户多元化观剧需求的同时,更让观众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启发和满足。

“不管是什么赛道,哪个题材,都要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和情绪,深入挖掘社会议题,与时代中的任何事同频共振,这才是一个好项目。”

创作是众人拾柴
《我的阿勒泰》导演、编剧滕丛丛和《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的总导演柏杉,从各自的作品出发,分享了创作心得。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演讲中强调了团队的力量。

滕丛丛在“制作、配乐、摄影、剪辑”的多维度分享中,着重介绍了创作团队中的编剧彭弈宁、演员于适、作曲高小阳等人。

图片

她说,“影视创作永远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阅历和想象固然可贵,但有限。如果我们写一类人却不去研究他们,我们消费他的感情却不与之共情,肯定是会被观众诟病的。创作中的活水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向生活学习,向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学习,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才能让创作不陈腐,不落后于时代。”

柏杉也认为,影视制作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行业,首先要凝聚集体的信念,才能完成集体的创作。把所有工作人员聚到一起,指明一个方向。只要方向正确,整个团队上下齐心,默契合作,往往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图片

国剧美学新写法
主题演讲后,来自《我的阿勒泰》创作团队的总制片人齐康,导演、编剧滕丛丛,“巴太”的饰演者于适,“朝戈”的饰演者闫佩伦,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围坐一堂,在《毒眸》主理人吴燕雨的主持下,围绕“文学内蕴和影像表达的新写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齐康认为,《我的阿勒泰》的新颖感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创作来源是散文集,二是迷你剧的形态创新,三是故事内涵和创作者自身紧密相连。

“像滕丛丛、彭奕宁老师自我向内的审视和信念感,在创作中非常宝贵,她们创作时不看市场的脸色,而是追问自己的命运和彼此的困惑、憧憬。这种创作动力在剧集创作中是比较少见的。

于适也提到了一个词:初心。当主创的初心非常纯粹,不给结果和未来设限时,反而可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图片

另外,他认为向上的思想自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能量,就如同剧中的那句台词“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把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能量写精彩,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闫佩伦认为《我的阿勒泰》的拍摄过程是完全与众不同的一种体验。“剧组在拍摄的过程中真的很松弛,比如朝戈出现的那场戏,机器在山这头,我在山那头。我舒服得都快睡着了,结果那边说拍好了。这种拍摄状态对演员来说非常难得,对剧集创作来说则是一种态度上的创新。”

图片

戴清说,这部作品树立了一个很高的美学标杆,包括散文诗意的美学和反成功学、反市侩的、超越城乡的精神内涵,以及对物质的思考,都能给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以心灵的叩击。这是一个成功密钥,也是心灵密码。

新美学的成功实践和迷你剧的新尝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滕丛丛表示,不要以曾经的爆款作品评估当下的观众,他们的阅片量越来越大,审美在不断地进步。

创作“新势力”有话说
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网剧开放麦,《繁城之下》的编剧、导演王铮,《与凤行》的导演邓科,剧版《异人之下》的导演许宏宇,稻草熊娱乐集团总编审申少峰,《新生》监制权香兰等人先后登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

王铮自嘲是一个业余的编剧和导演,既非科班出身,也不是在影视行业的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从未给别人写过剧本,也从没进过别人的剧组。像他这样刚入行或者想转行的影视新人,如何才能创作出自己的故事?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王铮的答案是,找到自己的镜头,找到自己和世界的焦距。

图片

以前,他常常带着GoPro(一种超广角镜头,有非常大的景深和视野)看世界,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入脑海,其中有两种会吸引他的注意力:一种是“与我有关”,另一种是戏剧性。看似完美符合影视剧的创作规律,但他受不了,因为在这两种视角下,写出来的东西要么庸俗,要么狗血。

于是他开始回忆童年,想起那时的自己还没有GoPro,在一块草地上可以兴致勃勃玩上半天,捡到一个蝉蜕可以把它里里外外都研究透彻,那些微距视角下发现的事物,对少年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而用影视术语来说,就是影视奇观。

邓科的分享则言简意赅,一是听取世界的意见同时保持自己的初心,二是创作者不一定要抱着功利的态度看影视门类的作品,多看一些其他门类的东西,反而可能帮助到创作。

图片

作为国产奇幻创作力量的代表性人物,许宏宇分享了自己对奇幻剧的看法。

“奇幻并不是说,我们花钱做了多么厉害的特效,这个方向其实不一定对。奇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是人的追问,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有爱恨的产生,为什么我们有美好的向往,这些看似哲学的问题都基于奇幻,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终极答案,就比如二十五年前那部很厉害的《黑客帝国》,从业者会从技术上探究它的“子弹时间”,但它真正的奇幻点在于故事内核。国产奇幻剧的创作也一样,既要从技术上探索,也要从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独有的东方哲学。

图片

申少峰则从剧集多元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察:

创作主体与观众的距离是极大缩短了,互动性和观众参与创作的可能性会空前增强,创作主体的身份到底是PGC还是UGC不太重要了,双方均不敢无视对方的权利,而是寻求更加有效的沟通,互为影响、互动参与,这必将促进剧集形态多元化的发展。

图片

权香兰从《新生》和白夜剧场出发,分享了一些悬疑剧的创作启示。

她认为白夜剧场的作品有两张王牌,一是剖析现实、关照现实;二是透视人性,赞扬善意。当悬疑剧抵达更丰富的现实议题,故事才能真正走进大众内心;当悬疑剧对议题的关注叠加了深邃的人性观察,解开发人深省的动因,悬疑剧就能更上一层楼。

图片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