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同学丨“洋老师”的开学季

央广网海口9月3日消息(记者索迪 实习记者王超 梁淑仪)金秋九月,海南各大高校陆续迎来了开学季。在海南大学中和书院的教室里,“手拉手”中外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围坐一堂,商讨着下一次的社会实践内容。
中和书院现有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11人,中外学生2200余人。为让留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感知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和书院于2023年9月成立了“手拉手”中外学生志愿服务队,吸引了40个国家的6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他们成为社会实践团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今天的中国故事。
图片
志愿服务队成员商讨教学内容(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今年7月,海南大学中和书院“手拉手”中外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前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星小学,开展英语角教学活动。来自波兰的留学生安娜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长风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很喜欢海南,能有机会到保亭,同小朋友一起学习交流,真的是太棒了!”安娜说。4天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主持“英语小课堂”活动,结合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绿色主题,让当地小朋友沉浸式学习英语,所以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作“洋老师”。
图片
志愿服务队到保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央广网发 海南大学供图)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洋老师”,原本并非科班出身,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除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外,他们还需要自己摸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参加过20多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长风眼里,传授知识是一门互动艺术,除了要精心准备课程,还需要“投其所好”。
“这一场中西文化、中外理念的交融和碰撞,需要巧妙地穿插设计更多的互动话题,去活跃现场气氛,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英文单词的记忆。”长风说。
图片
长风陪同学们练习英语口语 (央广网发 海南大学供图)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叶春美说,她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喜欢中国,所以高中毕业后选择来中国求学,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现在自己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学习汉语,在印度尼西亚,汉语更是成为了语言学习的重要选项。
“暑期是青年学子深度认识社会的黄金期,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乡村里,从更多的视角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解锁中国乡村之美。”海南大学中和书院带队辅导员杨玉珅说。
在海南大学中和书院“手拉手”中外学生志愿服务队里,除了有“洋老师”外,还有一群中国学生,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更像是“教研组”和“备课组”。
“我们会商讨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制作教案,像单词教学卡片这些,再让我们的留学生同学去陪孩子们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海南大学中和书院中外学生联合会主席赵星瑞边向记者介绍,边展示手中的教学“道具”。
图片
赵星瑞制作教学“道具”(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图片
教学“道具”(央广网实习记者 梁淑仪 摄)
“作为志愿者,我们不仅要教会乡村的孩子们如何学英语,更是想帮他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天窗,带去一束知识的光芒,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海南大学中和书院“手拉手”中外学生志愿服务队成员邓楠宁说。
海南大学绿树成荫的小道上,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的学生们匆匆走过;教学楼前,新生们带着好奇与期待,憧憬即将踏上的新旅程;教室内,讨论仍在继续……
长风希望,在教学之余,带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教会他们曲棍球;叶春美边记录,边动员身边的印度尼西亚同学加入志愿服务队,她打算教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唱她们国家的儿歌 《Balon ku ada lima》。他们虽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传播彼此的文明文化,播下希望的种子。
图片
叶春美和同学排练歌曲(央广网实习记者 王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