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猴子的威胁表情当飞吻?结果被它狠狠咬了脸?

图片
日常生活中……因为管不住、看不懂表情而造成的尴尬误会还少吗!
图片
许多动物行为科学家都表示:微笑最初源于恐惧
而对于情绪的识别错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一组行为生态学家曾在2017年试图开发一套学习图册,教游客来识别灵长类动物的表情,以促进人和野生动物之间更好地沟通。
然而他们发现,就算是学习了表情,但游客在解读表情的时候仍然犯了很大的错误,当猕猴表现出带有攻击性的表情的时候,游客却以为这是它在给他们“飞吻”?
图片
参考资料1
在上面这张图里,你能看出哪张是猕猴表现出“攻击性”的脸吗
对我们人类来说,看起来图F像是图中的猕猴生气了。但事实上,研究人员提到嘴巴闭合,面部放松的F对于猕猴来说其实是代表着“中性”,E这是“友好”。
图片
上文中提到,“笑”会出现在恐惧和尴尬的场合,说的正是图D。C和D代表的其实是“痛苦”或“顺从”的表情,当灵长类动物嘴巴张开打哈欠时,可能是在表达痛苦和焦虑,而露出牙齿时,往往是在化解紧张。
图片
而看似最高兴、亲和的A和B,其实才是带有攻击性和“威胁”信号的表情。当你看到灵长类动物眉毛上扬,全神贯注地凝视,其实并不是示好甚至“飞吻”!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离它远一点。
图片
而如果你此时也模仿猕猴的表情,向他们咧嘴微笑的话,可能就是火上浇油的行为!研究者警告,不要这么做!这会增加你的受伤风险!
图片
研究表明,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关于灵长类动物的表情库,但我们在解读它们的表情时,还是需要表情+手势、以及是否有社交属性,综合来看。图上这只独处的大猩猩正在自己和自己玩
除了人与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识别表情也常常会出现误解的情况
比如说,研究就发现,人们在愤怒时并不总是皱眉,比例可能为30%。而你就算没生气,也可能在讲糟糕笑话,或单纯因为吃得太饱而皱眉,这可能就会造成别人的误解。在不同文化、不同情境甚至同一个人身上,用表情来表达情绪都存在很多差异。
图片
不同文化下,对于同一种情绪也对应着不同的表情。
大量反证都表明,面部表情只是我们大脑接受情绪中的其中一个信号。情绪在许多场景下引发了争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解读带着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说,一些法庭上,如果被告的面部表情缺乏悔意,可能会被判处更严厉的判决。之前曾引发争议的观察技术筛查旅客系统,允许机场人员通过“微表情”中可能表现出的“恐惧、愤怒、惊讶或蔑视”,对一些旅客进行二次检查。
图片
一位工程师设计了可以戴在脸上的“机械臂”,可以精确控制你的眉毛的走向,以此来控制你的表情,从此再也不担心管不住脸啦哈哈哈|Makezine
而如今,AI“检测情绪”可能会加重刻板印象和误解。2020年的一篇报道提到,韩国当时开设了一种很火热的补习班,是教你“如何通过AI视频面试”。培训老师就教学生,要用眼睛微笑,而不是用嘴角强颜欢笑……在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里,作者就提出,当人类标记面部表情以训练AI系统时,其实并不“客观”。因为他们会直接使用像“愤怒”这样的情绪词,而不是描述性的“皱眉”这种词。
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