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3日消息(总台记者车丽 杨静 庞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烈日下工作、在风雨中奔波,他们的职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要求,自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四川、海南等7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两年来,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和保障情况怎么样,如何更好地保障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职业安全?
今年7月,海口受台风影响出现强降雨,正在送餐的外卖员陈杰驾驶电动车不慎摔倒,导致手部腿部受伤,上报外卖平台后,平台客服协助他提交了职业伤害保障理赔申请。“我之前在送餐途中滑倒受伤后,使用一键报案功能,我对报销很满意。”
与传统工伤保险不同,职业伤害保障由平台企业直接缴费,采取按单计费、按月订单量申报缴费方式,既不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也不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海南省海口市某外卖平台站点负责人张伟说,这实现了试点区内每单必保、每人必保,不仅大幅提升了骑手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也增强了行业规范性。“针对平台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平台服务机构和相关生态伙伴,我们制定体系化、完整化的职业伤害管理制度,平台服务机构、业务服务商和三者商业险保险公司等相关方共同建立理赔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对接流程。”
试点两年来,“新职伤”推动应保尽保,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累计将7家试点平台企业的117.07万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四川省职业伤害保障参保覆盖人数139.75万人,待遇支付共1.4亿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表示,截至6月底,7个试点省市累计参保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886万人。
“试点范围内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如果不幸遭遇事故伤害,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点击手机APP中的‘一键报案’,拍摄事故现场照片留作证据,并保存好就医过程中产生的诊疗票据,以便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职业伤害保障服务。”郑玄波说。
为打通职业伤害保障服务痛点堵点,各地在打通服务堵点、职业伤害认定、经办时效、待遇支付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四川、上海、北京等地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给付等业务环节,建立起“人社、商保、平台企业”三方沟通协作机制,更高效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相关业务办理。
四川省人社厅工伤处赵一阳说:“我们全面优化业务流程,推行‘5+5’工作模式,即确认、核定、支付分别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极大缩短了经办周期。无争议的职业伤害确认平均时效由委托承办前的15.6天缩短至4.5天,资料齐全的待遇支付平均时效由委托承办前的11.7天缩短至3.8天。”
在依托职业伤害保障全国信息平台归集汇总数据的基础上,一些试点省市建立了集中信息系统。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福保处副处长王金华说:“立足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视角,将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发放等业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提供一站式服务,缩短办理时限;同时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待遇项目,实现了‘免申即享’。”
江苏省南通市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陶波介绍,当平台从业人员发生事故后,平台“一次申请”待遇给付,属地人社部门通过信息协同依次进行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支付“打包办理”,高效落实待遇保障。
“外卖员在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道路事故相对占比较高,充分体现了这项试点工作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起到的兜底保障作用。我们也将我市范围内的职业伤害保障业务,通过我们南通原有的‘工伤一件事’特有窗口统一经办,实现了职业伤害保障业务流程的优化,让受到职业伤害的新就业形态人员,切实感受到有速度有温度的保障服务。”陶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