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他们用教育奠基民族复兴伟业

中国的教育家始终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图片
他先后邀请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李大钊等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学者来校任职或任教,让北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春风。
图片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蔡元培把“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的思想镌刻进中国教育史,让北大成为了教育救国的旗帜和榜样,而蔡元培也成为当时教育家中至诚报国的典范。
02
1935年9月17日,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伯苓向全校师生提出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激起了全场师生的一致共鸣。
图片
张伯苓的“爱国三问”让南开学子涌动起自强图存的希望,也坚定了他们以身报国的决心。
80多年过去了,“爱国三问”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80多年过去了,“爱国三问”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03
1937年1月30日,延安的一处窑洞前热闹非凡。为抗日救国日夜操劳的毛泽东专程派人送来了一封亲手书写的长信,祝贺这个窑洞的主人60寿诞。这位寿星就是“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
图片
在中央苏区时期,徐特立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长征来到陕北后,他又出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干部子弟小学班。干部子弟小学班后来发展成为北京育才学校。
在延安期间,徐特立为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朱德把这位爱国教育家称为“当今一圣人”。
04
1938年4月,一所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高校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成立。
图片
这所位居西南一隅的校园里虽然没有一栋大楼,但是却有许多至诚报国的学界大师,其中就有著名学者闻一多。
图片
闻一多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近10门课程,他把传统的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相结合,传播革命、宣扬民主。早年学过戏剧的闻一多,在课堂上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震撼了一颗颗年轻的心。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当时,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歌声中从这里走向抗日战场,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在西南联合大学的纪念碑上,镌刻着832位联大从军学生的名字。
图片
8年间,每100名学生中就有14人为保家卫国而投笔从戎。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位热血青年,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报国之心。
图片
05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为了支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
次年八九月间,小小的一张车票,拉开了交通大学整体迁往西安的序幕。列车上,举家西迁、两三代同迁是最常见的场景。
图片
尽管条件艰苦,抵达西安的教授讲师们几乎是一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
1957年,陈学俊夫妇带着4个孩子随校西迁。
图片
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学俊创办了中国的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开创了多相流热物理学科,一生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
图片
2017年,陈学俊在西安病逝,享年99岁。
06
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不只是西迁的师生,还有远在海外的学者。
2009年,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从英国剑桥回到了祖国怀抱。
图片
2010 年,吉林大学启动“名师班主任计划”,黄大年担任了第一届“李四光实验班”的班主任。在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培养一批出色的年轻人,让中国从此在这个行业挺起自己的脊梁,是黄大年最大的心愿。
这之后的7年时间里,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其中,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究,更是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
图片
在他的推动下,2016年9月,一个辐射多学科的科研特区“交叉学部”在吉林大学初步形成。然而,这位被称为“科研疯子”的人师,却因为这极度透支的7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去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一直以来都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今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秉承教育强国的大我情怀,为无数求学者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引领他们树立爱国之志,走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敬请收看今天(9月4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