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美媒:原来印度才是美国对华脱钩断链的软肋

2024年9月3日 总第624期
本期编辑:崔洛宾 杨春雪



图片

印度从中国进口电子元件情况。图源:《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9月2日报道,印难以摆脱对华进口依赖,恐严重挑战美“中国+1”战略。近年来,美企大量转向“印度制造”,致力推进供应链多元化,以减少对华进口依赖。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印太阳能电池板、手机、药品产能上升势必加剧其对华进口依赖,“除非中国不再充当供应零部件的第三方,否则在印生产的他国企业都无法降低对华贸易风险”。印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数据显示,印自华进口增速是整体进口增速的两倍,涵盖电子产品、可再生能源、制药行业。目前,印近三分之二的电子元件自华进口,太阳能电池板等工业核心组件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因此,美限制自华进口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并转向自印进口可能效用有限。此外,鉴于印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技术和原材料,印政府未来有望放宽对华技术人员签证限制,批准多项涉华电子投资提案——这表明“对华脱钩”遥遥无期。



NEWS


图片

《印度快报》9月2日报道,印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报告指出,大量自华进口商品威胁印中小微企业生存,威胁印经济主权。数据显示,印中小微企业商品高度依赖自华进口,包括雨伞、玻璃器皿、餐具、手袋、化妆品等。例如,印市场超90%的雨伞、人造花、人发制品自华进口,而印本土生产的陶瓷和乐器类商品,自华进口份额也超50%,自华进口正逐步取代本土制造。报告还指出,印自华工业制品进口规模正在持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印自华进口98.5%为工业制品,贸易逆差高达419亿美元($41.9 billion)。GTRI强调,“高度依赖”进口工业制品恐直接威胁印经济主权。



NEWS


图片
印外交部东部秘书长贾迪普·马宗达(Jaideep Mazumdar)。图源:《印度教徒报》


《印度教徒报》9月2日报道,印外交部透露,莫迪9月4-5日拟出访新加坡,印新目标构建全新伙伴关系。这是莫迪时隔6年第二次访新,访问正值2025年印新建交60周年(编者注:原文如此)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2023-24财年,新对印年投资规模达117.7亿美元($11.77 billion),是印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印外交部还表示,两国将通过印新部长级圆桌会议(ISMR)确定新合作领域,聚焦数字化、医疗卫生、先进制造业、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国扩大合作规模和深度。此外,莫迪9月3-4日拟首次访问文莱,目标加强防务、贸易、能源等领域双边合作,推动两国建设“国防联合工作组”。



NEWS


图片
图源:X

《第一邮报》9月3日报道,8月5日哈西娜辞职并离国后,巴基斯坦驻孟加拉国高级专员署官员频繁会晤孟临时政府成员,讨论洪灾救援、学生交流等议题。巴孟关系受1971年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持续紧张,但哈西娜在执政时曾多次拒绝改善巴孟关系。分析人士指出,孟政府更迭或为巴孟重启双边关系提供新契机。8月30日,巴总理夏巴兹与孟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举行电话会谈,并达成共识:“两国需密切合作,以促进巴孟人民的进步和繁荣”,“加强区域合作对改善南亚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此外,有传闻声称,巴驻孟高级专员公署或涉嫌参与煽动迫使哈西娜辞职的暴力事件。



NEWS


图片

注:地图有误,不代表本公号立场,请读者注意甄别。图源:India Briefing


“印度总理”官网(PMINDIA)、《金融时报》9月2日报道,印政府批准凯恩斯半导体有限公司(Kaynes Semicon Pvt Lt)在古吉拉特邦萨南德(Sanand)建设印第5家半导体工厂。凯恩斯拟投资约330亿卢比(Rs 3,300 crore),计划实现日产600万颗芯片(60 Lakh),可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此前,印政府已批准在古邦萨南德(Sanand)、古邦多勒拉(Dholera)、阿萨姆邦马里加奥恩(Morigaon)建设4家半导体工厂,总投资达1.5万亿卢比(Rs 1.5 Lakh crore),产能超7000万颗芯片(编者注:原文如此)。其中,美国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已在萨南德建成印首个高端半导体制造厂,预计2024年底正式投产。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政府为促进印芯片发展,拟推出“百亿补贴”2.0计划,针对芯片制造所需原材料、气体、化学品进一步增加支持,目标将印打造为新一代全球半导体制造中心。



NEWS


图片
注:地图有误,不代表本公号立场,请读者注意甄别。图源:《印刷报》
《印刷报》9月2日报道,印2018年以来对欧石油出口量激增253788%,出口总价值增幅近250%。印商工部贸易数据显示,自印进口石油最多的前100的国家中,约有15-17个欧洲国家。2023-24财年,欧洲自印进口石油高达2473万吨,较2018年同期增长253788%。自印进口石油总额合计205亿美元($20.5 billion),较2018年同期增长2.5倍。分析人士透露,印对欧石油出口量激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封锁措施压低全球需求,跨国石油企业被迫转向欧洲低价港口以存储过剩石油。此外,欧洲炼油厂一度“停摆”,而印炼油厂则“全速运转”,有效填补欧洲市场空缺。二是俄乌冲突。2022年以来,美西方对俄全面制裁,欧洲无法继续自俄进口石油。欧被迫大量进口由印转运加工的廉价俄原油,以弥补供应缺口。专家表示,欧难以紧跟美脚步,本质上无法实现对俄和海湾国家“脱钩”。因此,只要对俄石油制裁仍在持续,印对欧石油出口也将持续增长。

NEWS


图片
图源:《南华早报》
《南华早报》8月28日发表题为《随着西方秩序崩溃,中国、印度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评论文章,认为尽管中印边界争端尚未解决,但两国近年来已在对话合作上取得显著进展,推进领导人会晤、边界谈判、多边机构合作,认识到合作对彼此至关重要——中印有可能在美西方主导的秩序崩溃后成为全球领导者。本文作者鲍勃·萨维奇(Bob Savic)系英国伦敦全球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近年来,美国政治分裂加剧、俄乌冲突升级,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加剧。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领导者,中印两国都认识动荡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当前,美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正在走向崩溃,中印和解与合作不仅对彼此有利,也是维护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

边境问题方面,中印边界紧张局势趋向缓解。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导致中印关系急剧恶化,随后两国在边界大规模部署军队,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冲突并未使中印关系陷入长期对抗,相反两国通过持续外交对话和军事谈判,逐步缓解边界紧张局势。迄今,中印已围绕边界问题举行超30轮会谈,尽管部分问题悬而未决,但双方已就“在部分摩擦点脱离接触”达成协议,显示双方缓和关系的意愿。

领导人往来方面,中印两国领导人表现出合作的积极态度。自2014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和印总举行多次双边会晤,探讨加强合作的可能性。通过2018年中国武汉的非正式峰会和2019年印度钦奈的非正式会晤,中印在改革全球治理机制、维护多边贸易机构、确保全球经济稳定等战略问题上达成共识。

机制方面,中印在多个多边机构中不断加强合作。中印同为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贷款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作为AIIB第二大股东,展现了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印也是新开发银行的联合创始国。

国家目标方面,尽管两国关系仍面临挑战,但中印都认识到合作对彼此国家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印需要中国资本、技术、产能弥补基础设施不足的缺陷,以此推进“印度制造”,而中国则需要充分利用印广阔市场。

尽管边界争端尚未解决,中印都不希望这一问题减损本国发展势头,正通过对话和合作拉近关系。在全球秩序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两个文明古国正努力实现各自使命,共同迎接未来挑战。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向亚洲转移,中印两国有机会在21世纪重新成为全球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