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9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万亩优质高效果蔬园区番茄种植区,2台大型番茄采收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每台采收机的左侧都有一辆大卡车相伴而行。随着采收机的行进,一颗颗红艳艳的番茄随藤蔓从田间进入机器,最后通过机械的智能分选,去除杂质后沿传送带落入卡车车厢。
近年来,临河区通过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稳妥有序流转,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机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规模化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
“我们今年跟老干妈合作,在临河区签订了近1000亩簇生椒的种植订单,其中白脑包镇300多亩、狼山镇110亩、干召庙镇500亩。”巴彦淖尔市佳禾兴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贾丽说,今年的订单基本都是集中连片种植,所以计划用机械采收。以簇生椒为例,如果是人工采收的话,平均每亩地的用工成本为500元;用机械采收的话400元就可以,相比人工采收可节约支出100元。
汪正是狼山镇种植大户,2023年从富强村流转了3000亩土地,今年全部种了番茄,并与中粮屯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集中连片种植方便机械作业,所以全部是机种机收,相较人工种植和采收,平均每亩地可节约成本500元左右。”汪正说。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种植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逐步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目前,在临河区小麦、玉米、番茄等作物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械替代人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解决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生产力严重匮乏,导致人工成本逐年增高,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规模化种植利于产业化发展
“我们家每年的收入全靠这栋大棚了。”王跃兵是八一乡联丰村七组村民。这些年,他紧跟村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步伐,将承包地中的70%流转出去,腾出时间和精力精心营务大棚。2023年,他在大棚中种了两茬黄瓜,总共卖了14.5万多元,除去种苗、肥料、水电等投入,纯收入达到11万元。“根本不需要出去卖,每天都有商贩主动上门收购。”
八一乡联丰村距离临河城区约15公里。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路径,注重产业合理布局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如今,作为主导产业,该村已建成温室大棚720栋。由于产业发展已成规模,且种植户经验丰富,种植的蔬菜品类齐全、品质优良,在本地及外地市场都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因此该村的瓜果蔬菜在市场上不仅好卖而且卖得好。
据了解,临河区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6.71万亩,流转率45.4%,其中可以开展2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流转土地面积共计56.2万亩。适度规模种植,加快了产业发展步伐。目前,不仅八一联丰、图克鲜农等设施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小麦、玉米、向日葵、番茄、辣椒等大田作物也基本构建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涌现出恒丰、三胖蛋、鲁花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
下一步,临河区将进一步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发挥其在示范带动小农户、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立规模农户与小农户利益共享机制,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方式转变。(吕春云 赵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