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国宝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 河北定州与《兰亭序》竟有如此渊源……

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叙东晋永和九年,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的兰亭,举行春日祭祀兼雅集活动时所收录的诗集。本篇无论文词、文意与书法都谓为杰作。虽然原件已经不存,但仍留下许多临仿摹本与石刻拓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定武兰亭真本》被认为是“定武兰亭”传世最完整的宋拓善本。

近日,“人气国宝:兰亭里的游与思”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开展,展出了院藏《定武兰亭真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晋 王羲之 《定武兰亭真本》 25cm×66.9cm

《定武兰亭》据传是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后令善书者冯承素、褚遂良、欧阳询等,各临摹数本,以赐近臣。李世民临终前,叮嘱以《兰亭序》真迹殉葬,从此世间只见其临摹本。其中欧阳询的摹本,被认为是最好的,因而被唐玄宗刻石藏于宫中。朱温篡唐帝位,改国号梁,以开封为都,该刻石被移入开封宫中珍藏。

公元947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大破后晋石重贵,攻破开封,大掠宫宝。在北归途中,耶律德光病死,辽国太后另立耶律阮为帝,战争又起,该石刻被遗弃。宋庆历年间,石刻被定州人李学究得到,李视为珍宝,秘不示人。韩琦镇守定州时,李学究将拓片献于韩琦,始为世人知之。因当时定州设定武军,所以称定武本兰亭。韩琦向其索要原刻,李学究另刻一石以献,而将原刻深埋地下。

据定州旧志记载,宋景文任定州知州时,曾用公款替李学究之子还清债务,赎回刻石藏于州库。宋熙宁四年(1071),薛向(字师正)出守定州,其子薛绍彭将该石刻偷偷运回西安,另一刻石留定州。宋徽宗年间薛绍彭之弟薛嗣昌将存于定州的李学究的复制石刻献与朝廷,徽宗非常重视,令置于睿思殿东阁之壁。

图片

图片

《定武兰亭真本》局部

据悉,《定武兰亭》有3个著名的原石拓本。一是元吴炳藏本,册首有清代王文治署《宋拓定武禊帖》,是“湍、流、带、左、右”5字未损本。二是元朝柯九思旧藏本。清王文治题《定武兰亭真本》,为5字已损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三是元代独孤长老藏本,也是5字已损本,有元代赵孟頫题跋为,“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善,评右军之书者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为最善”,后遭火灾,唯存三小片,传已流落日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定武兰亭真本》又为传世最完整的宋拓善本,因以薄纸摹搨,笔画较肥,气息浑古而意态从容。历代文人书家如赵孟頫等心想手追,于前、后隔水及拖尾处写下每人心中不一样的兰亭故事,值得细细品味琢磨。

本次展出的《定武兰亭真本》,观者不仅得以关注羲之与《兰亭序》本文,也能并览赵孟頫等宋元名家的题跋记述,同时精选宋元时期各类反映自然意趣之物,以揣测宋元文人对于兰亭春游可能会有的想象。

除了《定武兰亭真本》,本次展览还展出了玉插屏、玉饰等宋元时期各类反映自然意趣之物。

图片

耳杯形如双手合掬,腹侧双耳拟左右拇指。又名“羽觞”,常作酒杯用,从战国至魏晋南北朝均有发现。

《兰亭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曲水流觞所用酒杯当属此形制。耳杯材质多样,有见陶、漆、玉、铜、玻璃多种材质,玉耳杯尤为贵重。

■宋至元 龟游荷叶洗

图片

笔洗立雕成两片荷叶,大荷叶为器身,小荷叶与下方透雕的慈菇茎条构成耳鋬,颇具巧思。两荷叶面上各有一龟,荷叶底部浅浮雕一虫,生机盎然。龟游荷叶自宋代起,成为玉器表现题材,有长寿之意,也是皇帝具良好德性的祥瑞。

图片

“春水秋山”是金至元代兴盛的玉器题材。春水主要描绘春季放鹄补鹅,秋山多描绘秋猎山林群鹿。题材内容起源于辽代皇帝春捺钵、秋捺钵,反映契丹人渔猎文化。金代亦继承习俗,并发展成女真人最具代表性的玉器题材。到元代,此玉器题材出现的地域更扩及南北。

图片

此件象牙整体雕作竹节形,凹弧面高浮雕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亲友于兰亭修禊的场景。山水景致以上下蜿蜒溪水为干,水面浮杯,文人临河聚饮、吟咏,点出曲水流觞活动。高处有一座亭榭,呼应“兰亭”之名。亭内一人倚栏俯瞰众人,位居主人位置,令人联想到作序的王羲之。凸面雕芦雁图,采边角式构图,纹饰集中于右下方,使画面有适度留白。正反两面一疏一密,紧弛有度。

凹弧面左下阴刻填黑楷款:“乾隆己未季冬,小臣黄振效恭制。”黄振效是来自广东的牙匠,于乾隆二年至九年入造办处服务。本器精镂细刻,体现广东牙雕风格。(燕赵都市报综合台北故宫博物院、定州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