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医疗组:保障充分,助力运动员梦想照进现实

全文1939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残奥会上已斩获74金56银39铜,位居金牌榜、奖牌榜首位。

02由23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医疗组,负责保障残奥运动员的医疗需求,包括骨科、康复科、内分泌科和眼科医生。

03医疗组携带便携式诊疗仪器和50多种药品,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健康。

04除此之外,医疗组还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提供赛前心理辅导。

05医疗组以丰富的赛事医疗经验,为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中保持良好状态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中国代表团医疗组所在地

当地时间9月6日,随着巴黎残奥会进入第9个比赛日,多个项目迎来收官之战。中国体育代表团已斩获74金56银39铜,居金牌榜、奖牌榜首位。

赛场之外,一支由23人组成的专业队伍——中国代表团医疗组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这是一个由骨科、康复科、内分泌科以及眼科医生组成的复合型团队。”中国代表团团部医疗组医疗官徐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残奥运动员由于刻苦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经常会面对运动系统慢性损伤和急性运动损伤的风险,而境外就医不便,由团部医疗组和各队队医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医疗团队,就担负起了医疗保障的重任。队伍还包括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各大医院骨干。

从运动员日常医疗保障,到训练比赛时的应急医疗处置,再到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团队反兴奋剂工作——助力残疾人运动员梦想照进现实,他们功不可没。

“热闹”的医疗室+“嵌入式”队医服务,配合高效

走进医疗室,记者就看到理疗床上,几位运动员正在接受治疗。

“嘶哈——”羽毛球运动员麦建朋的左脚正在做针刺,胀麻和轻微的疼痛感让他满头是汗。

“他的脚有炎症,用普通针刺能对紧张的肌肉起到一个快速松解的作用。”说话间,徐敏熟练地给麦建朋的脚又扎了一针。

图片

徐敏给羽毛球运动员麦建朋进行针刺治疗

一旁的轮椅击剑运动员田建全和冯彦可则先后接受了超声治疗。

“他们因为长期练习击剑有运动损伤,辅助性的常规治疗能消炎止痛。”轮椅击剑队队医许嘉宁边滑动手中的便携超声仪器,边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轮椅击剑运动员常有运动损伤,且部分运动员有“老伤”,“现阶段,针对‘老伤’主要目的不是治愈,而是为了缓解和控制症状,帮他们顺利完赛。”

图片

轮椅击剑运动员冯彦可正在接受超声治疗

由于是境外参赛,医疗组携带的都是如血压计、电针治疗仪等便携设备。

记者看到一位趴在理疗床上的运动员腰间正插着一些细针。“这就是电针治疗,借助了传统医学中针灸的有效性,运动员接受度高。像这位运动员,长期的下肢问题引发了腰肌劳损,规律的电针治疗能让她的肌肉损伤有明显改善。”徐敏说道。

图片

电针治疗有利于改善运动员肌肉损伤

不过,“热闹”的团部医疗室空间并不算大,如何为所有运动员提供诊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各比赛项目的队医会一直跟队,提供“嵌入式”服务,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问题,并在赛场边、路途中、寝室各个场景中,提供即时的伤病治疗、消除疲劳、健康科普等医疗服务。如果需要医疗室就诊,队医与团部医疗组线上沟通,错峰出行,极大提高了医疗保障效率。

而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队医先行处理,处理不了则联系团部配合消化。如需使用大型医疗仪器或需急性伤病诊疗,中国代表团首席医疗官会与组委会医疗部对接,再据情况决定是否转诊到当地指定医院。

身心全面保障,严格用药

除了便携式诊疗仪器,记者还注意到医疗室内的药柜。

此次出行,医疗组带了50多种药品。而根据反兴奋剂规定的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为了防止运动员出现误服误用,医护人员对药品摆放进行了明确分区。药柜上层的药仅供团部教练员、领队、翻译等工作人员使用,下层为运动员可用。

徐敏指着柜子的上半层说:“这些中成药,比如感冒清热颗粒、云南白药,或者一些成分不明确的药,运动员都不能用。所以我们每天要对药品的配备和使用状态进行核查,确保给运动员的药赛内可用,既保障他们健康、顺利地参赛,又规避用药导致的兴奋剂风险。”

图片

徐敏向记者介绍运动员用药情况

事实上,早在来巴黎前,医疗组已经对全团进行了培训,反复强调用药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规定,非赛内可用药由团部医疗组统一管控。

“不过,以防万一,我们每次给工作人员个人开药时,还是会强调一下,这个药运动员不可服。”徐敏说道。

据悉,截至目前,运动员的用药情况良好。只在初到巴黎时,因当地天气多变,部分运动员不太适应,偶有感冒、发烧。“整体还好,我们也提前给运动员准备了口服维生素C,帮他们提高免疫力。”徐敏说。

不仅做好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保障,心理健康也没落下。

徐敏介绍称,赛前,各训练基地对运动员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并调研相关需求。“比如轮椅击剑,技战术是一方面,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是考验。各基地就根据需求配备了相应专家,采用下队式服务形式,对运动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赛前心理辅导,尽量让他们在赛前就保持一个相对最佳状态。”

图片

经验丰富,“但我们越闲越好”

事实上,整个医疗团队有丰富的赛事医疗经验。

以徐敏为例,她在2021年、2022年先后参与过东京残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的运动员医疗保障工作。“前两次的保障工作中,疫情防控是重要一环,这一次巴黎残奥会,我们更聚焦给运动员的伤病提供专业化保障。”

作为残奥会的重要一环,担子虽沉,但是丰富的赛事医疗经验也让徐敏等人深知,如同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需冷静对待,面对各种可能的医疗情况,医疗组也要保持平常心,尽可能为运动员的健康构筑坚固防线,为他们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状态提供有力支撑。

虽然残奥会尾声将近,但医疗组不曾松懈,凭借自身的物资储备、人员储备、技术储备和专业素养,保障运动员们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站好最后一班岗。

“不过,作为医疗组人员,我始终希望我们的工作越闲越好。我们越闲,就说明运动员没有出现伤病、损伤,运动员的健康状态、竞技状态就越好。”徐敏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