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方向。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决定,未来三年,将向非洲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把产业附加值留在非洲,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
实际上,中非在农业领域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数据显示,中国已在非洲建成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非洲农产品对华出口也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2023年进口额达到53.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其中,漂洋过海来到非洲大陆的一粒种子、一株小草,见证着蓬勃发展的中非农业合作。
“中非之粮”小种子大作为:维护非洲粮食安全
一粒种子:杂交水稻
中国杂交水稻已经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推动多国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
在几内亚比绍中北部巴法塔地区,自1998年起,超过230名中国援几比农业技术专家来此进行水稻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示范、组织水稻种植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工作。在包括巴法塔在内的三个地区,水稻产量从每公顷1.4吨提高到4.9吨,示范区内产量平均达每公顷8.5吨、最高产量每公顷达10吨,带动几比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从6万公顷增加到10万公顷。
2007年,中国与非洲第一大岛国马达加斯加开始进行杂交水稻技术合作。迄今,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5万多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7.5吨左右。目前,马达加斯加已经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并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
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向布隆迪派遣农业专家组。从2016年起,中国专家组将7个杂交水稻品种引进到布隆迪试种。布隆迪的水稻总产量由2018年的5.6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5.9万吨,涨幅高达365%。至今,布隆迪杂交水稻示范村的数量已经达到36个,遍布该国的14个省份。
在布基纳法索国家1号公路附近的纳柳水稻示范区,6年多来,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农业技术专家组在这里推广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引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3个优良中国水稻品种,让示范区的水稻产量达到当地平均产量的两至三倍。
一株小草:菌草技术
经过40多年艰辛探索,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17年,菌草种植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因此,小小菌草也被誉为“中国草”“幸福草”。
菌草技术已在南非、卢旺达、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莱索托等非洲国家落地。截止到2023年,在卢旺达,超过3.5万名农民接受了菌草技术培训,3800余户家庭及50多家公司与合作社从事相关业务;在南非,希德拉菌草技术研究培训中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培训学员507人,1万多户家庭从中受益;在莱索托,“10平方米菌草菇栽培模式”得以推广,10平方米的土地上实现了年产新鲜菌草菇1.2吨的“奇迹”;在马达加斯加,菌草技术为缓解一些地方饲料短缺、促进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未来,中国将继续同非方探索合作新路径、全面推进农业合作,与非洲人民共绘非洲农业发展蓝图。中国会同非洲国家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合作,推动高质量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启新的篇章。
素材来源 |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财富故事》
视频编导、制作 | 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