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气候政策高级顾问已经顺利抵达中国,按道理来说,中美在该领域的确有得谈,但美国在对中国提要求之前,似乎应该先把他们承诺的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9月6号,我国外长王毅应约会见,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
当着波德斯塔的面,王毅外长明确提出三个要求,那就是中美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应恶性竞争;应该说话算话,而不能言行不一。
这三句话,适用于各个领域,如果美国想好好的跟中国合作,就应该理解、遵守并贯彻。
王毅外长还重申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方制定的政策一定会落实,确立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这两个“一定”,可见中国的决心和态度。
美国派人来谈气候问题,无非也是想看看中国是什么态度,能不能继续在该领域合作。
现在咱们把话说的很清楚,合作是可以的,气候对话合作是中美关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旧金山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
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必须切实尊重中方的合理关切,避免保护主义和泛安全化。
说白了就是告诉美国不要借题发挥,利用什么气候安全和环保来对中国提无理的要求,甚至是实施制裁或加征关税等措施。
波德斯塔的回应还算积极,他表示,美方愿意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开展建设性合作。
当然了,说归说,做归做,咱们还是要看实际行动。
现在美国需要做的主要有两件事,只有做到了才能促进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更好的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一,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非法制裁和限制。
中国研究新能源汽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环保问题。
美国口口声声都是气候变化和环境就保护,但他们并未付出实际行动,甚至在中国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还在扯中国后腿。
倘若美国能放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客观看到电动汽车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及合作,就能大大减少全球产业绿色转型的时间。
第二,落实对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作为气候援助的承诺。
早在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办的气候大会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明确表态,要持续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
但现在这笔钱不仅迟迟不到位,美国还想借口所谓的“产能过剩”来给中国扣帽子,要求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
虽然中国现在发展迅速,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这每年1000亿美元的补贴,咱们也有份。
美国只有兑现了这些承诺,才能更好的跟中国合作解决气候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坦白讲,美国想利用气候变化来给中国设陷阱,遏制中国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的意图,咱们都心知肚明,但气候问题刻不容缓,美国需要知道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