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我国首个在海上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
埋藏的二氧化碳
已经突破了5000万立方米
为什么要把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
这些二氧化碳是哪里来的
又是如何埋到海底的
亚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平台,位于深圳西南约200公里,南海东部海域,这也是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所在地。
去年6月,该示范项目正式投用。目前,每天大约有12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在这里封存到海底,这些气体可以充装近6万瓶二氧化碳灭火器。
据介绍,在海洋油气钻探开发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伴生气,二氧化碳便是伴生气的重要组分之一。常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时,伴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有20%-30%。恩平15-1油田十分特殊,因为特殊的地壳条件,油藏上部有一个气顶,且二氧化碳含量极高,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这些二氧化碳也会“逃”出地层。
在“双碳”背景下,这一状况不允许出现。科研人员决定将这些“逃”出来的二氧化碳重新捕集起来,并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重新注入海底,实现永久封存。
所谓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其实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至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
恩平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是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及分子筛脱水橇等设备进行处理至超临界状态,最后通过一口回注井被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远、在海床800米底下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油田生产经理岳宗领表示,整个二氧化碳封存系统共包含6大系统,28个单机设备,就像人体“器官”一样。他们按照“划专业、划系统、划设备”的原则,实现对每台设备全景运维及精准诊断,目前设备已安全运行超10000小时。
据了解,为了确保这口回注井打得成,同时让二氧化碳注得进、封得住,项目团队针对钻完井作业风险以及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开展了有关技术攻关。
创新采用特制钻井液——低温流变性稳定钻井液,既能有效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还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钻进之路通畅无阻。同时,还研发出“抗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体系”“低温泥饼预冲洗”“长水平段尾管回接”“低压窜漏全封”等技术,确保该井在长达几十年的注入期间拥有“金刚不坏之身”。
为了确保二氧化碳回注周期的井下安全,及时监测井筒的完整性,项目团队还安装了“井下听诊器”,即借助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全井筒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