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年级男孩操场晕倒事件,折射出多少教育问题?

全文2495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上海6年级男孩操场晕倒事件引发关注,视频中孩子们目睹同学晕倒却无人救助。

02网友质疑老师和同学冷漠,学校回应称将对涉事老师严肃处理。

03事件折射出教育问题,如缺乏共情能力和品德教育。

04然而,部分孩子见义勇为,如广西河池小学生帮老人追回被盗财物。

05专家建议家长关注孩子内心世界和品德建设,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米粒妈

图片

大家最近都有刷到上海6年级男孩操场晕倒事件吧。

视频中,一群六年级的孩子正站在操场上训练,其中一个站在队尾的男孩突然身子往前扑,直接倒下了。

孩子轰然倒下的声音引来其他同学的注意,可奇怪的是,大家只是站在原地看着,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扶一把,也没有人试图救助。

队伍的后面站着一个成年人,据说不是老师,而是陪读的学生家长。许是因为玩手机玩得太投入了,她也没发现后面的孩子发生了意外。

直到十几秒钟后,才有同学举手,把体育老师喊来了。

图片

诡异的是,这名老师明明知道有孩子晕倒,还背着手慢慢悠悠地走来,然后在简单探视一下后,又离开了。

当然,米粒妈更愿意相信老师是去求助医务室的校医前来查看,可这移动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一点儿。得亏是孩子没什么大碍,否则按这样的反应速度,搞不好真的会延误孩子的黄金治疗时机。

视频的拍摄者是住在学校附近高层的居民,她把视频发出后,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大家都痛斥老师、同学太冷漠了。

面对质疑,学校也第一时间给出了情况通报,说是对涉事老师的失职行为会严肃处理。

图片

尽管那视频只有短短一分钟,但看得米粒妈心里五味杂陈。

其中最让我感到愤怒的,是两个成年人的反应。

明明知道孩子晕倒了,还闲庭信步地走来,就不怕延误孩子的治疗时机吗?

站在后面的那位家长也是,虽然她不是学校的工作人员,也确实没有相应的责任,但作为一个正常人,在你这么近的位置倒了一个学生,怎么能做到看都不看一眼,心未免也太硬了吧。

图片

另一个让米粒妈觉得很迷惑的点在于,那么多孩子眼睁睁看到同学倒地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上去扶起他,也没有人第一时间告诉老师,甚至大家连挪动一步都没有?

就像有网友评论的一样:“孩子们的反应,也太‘临危不乱’了吧?”

图片

是因为不知所措吗?如果是一年级的孩子还有可能,都六年级了,不可能不知道遇到问题找老师吧?

是因为怕违反老师的规定才不敢动吗?有可能。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欠缺,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却没有告诉孩子,无论是听话还是遵守规则,都是要分场合的。所谓事急从权,善于变通,可能孩子们还缺乏这样的意识。

图片

不过,米粒妈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太缺乏共情能力了。

看到同学晕倒,别说六年级的大孩子了,就是六七岁的孩子,也不可能在旁边看着无动于衷吧?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个例。

2021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武汉某中学在举行开学典礼的时候,一个学生因为体力不支,突然就摔倒了。

图片

讽刺的是,在女孩倒地的三十秒时间里,她身边的孩子没有一个人去扶,而老师则在接受采访,侃侃而谈。

更可笑的是,当老师讲完话后,孩子还热烈鼓掌,没人去管那个倒地的女孩。

直到后来,有个女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才有老师过去查看情况。

图片

都说人性本善是本能,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能冷漠、麻木到这种地步?

我想,这一定和我们的教育脱不开关系。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些太功利了,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比如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与他人共情,如何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该如何面对,在意外发生时,我们还要不要听老师的话守规则,服从权威?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既保护好自己,又能帮助别人?

这些东西,难道不比知识和分数来得更重要吗?

如果我们的教育永远只盯着分数,忽视了品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知识上的巨人,却是情感与道德的矮子。

教育的本质,应当是点亮孩子心中的灯塔,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做题的机器。只有扭转错误的教育观,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既会做人、又会处事的孩子。

图片

当然,米粒妈也相信,内心冷漠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还是有爱心,能共情的。

2021年,广西河池,金城江绣球广场有个男人偷了老人的财物,老人发现后边追边大喊。这时候,几个小学生围了上来,有的用手拽,有的用脚绊,最终把小偷逼到了角落里。

很快民警赶来,把小偷抓回了派出所。

尽管孩子们的做法有些冒险,我们也不提倡,但“正义少年团”这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见义勇为的精神,却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也是我们应该鼓励的。

2023年,一位脑瘫男孩在街上卖纸巾,卖了很久,也无人问津。

恰逢旁边一个小学放学,几个小男孩看到了,就主动帮他询问附近的店老板。店老板也被孩子们的善心感动了,买下了这些纸巾,而脑瘫男孩也有了当天的第一笔收入。

多么暖心的一幕啊!

相信孩子们的家长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吧!

2023年,凉山一处斜坡上,有个残疾男子正拉着拖了重物的马车,艰难地前行。路过的两名小学生看到此景,二话不说就上前帮忙推车。

这一幕被路过的网友拍了下来发到网上,大家都为兄弟俩乐于助人的品质点赞!

更让米粒妈感动的,还有庆元第二实验小学的“少年护卫团”们。

在他们班里,有一位由于先天肌无力而行动不便的孩子。班上的学生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没有人嘲笑他,相反,都自发地帮助他。

图片

入学5年来,残疾孩子无论上下课、爬楼梯还是上厕所,都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完成。偶尔因为看病落下了课程,老师也会抽时间帮他补上。

一个班集体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和同窗好友纯真的友情,想必会是他们长大后最美好的回忆。

图片

看到这桩桩件件,作为家长的你还会觉得成绩和分数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吗?

这些可爱的孩子未必成绩是最优秀的,但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爱,这怎么不算是好孩子呢?

尽管我们相信人性是本善的,但这点善和爱,也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唤醒,去点亮的啊!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关注孩子分数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品德建设,别为了分数把做人最根本的东西给忽略了,结果培养出一个内心冷漠麻木的高分机器,又有什么用呢?

还记得作家毕淑敏曾说:“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要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其实,培养孩子爱和共情能力,方法有很多,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就比如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劳动,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辛苦,从而共情父母的不易。

又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帮助班上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体会到共情他人,助人为乐的快乐。

再比如带孩子一起做义工和志愿者,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痛苦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帮助别人。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本身要成为一个心里有爱的人。如果我们自己都追求精致的利己主义,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这种思想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孩子。

反之,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能以身作则,用爱温暖他人,以行动诠释善良,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变得善良温暖。

请相信,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教会他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纯真、善良与坚韧,最终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人。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