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
福建厦门东孚中学一学生
突发心脏骤停
7名同学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成功帮助同学转危为安
同学心脏骤停倒地
七名学生紧急施救
监控视频显示,9月4日8时50分42秒,正在进行大课间跑操的一名学生突然停下来,走几步后手捂着胸口直接倒下去。
7名同学发现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疏散围观的同学,并报告校医和老师。经过他们合力抢救,这名同学慢慢苏醒。据了解,7名学生都是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队队员,来自初二和初三。为这7名训练有素、临危不惧的同学点赞。
图源:福建共青团
这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成功案例
让我们再次意识到正确急救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
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
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
正确的急救措施
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
↓↓↓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脏骤停?
据统计,国内心脏骤停的5大主要病因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53.5%)、心肌炎(9.2%)、心肌病(5.8%)、风湿性心脏病(4.2%)和高血压性心脏病(4.2%)。
患有上述疾病的人群,更应警惕心脏骤停的风险。
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的发生常常出乎意料,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规律。
1.剧烈运动可能是心脏骤停的导火索,尤其是对心脏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突然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心脏可能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压力,从而导致心脏骤停。
2.强烈的情绪波动也是引发心脏骤停的重要因素。极度的愤怒、紧张、惊恐等情绪都会引发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给心脏带来巨大的负担,进而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3.昼夜变化、季节变化也可能诱发心脏骤停。研究发现,心脏骤停的发病高峰为上午6时至中午,周一最高,周末最低;四季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心脏骤停前一个月
身体就提醒过你
在心脏骤停发生前,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及时识别这5大信号,或许可以避免意外发生。
发作前1个月
胸闷,总想长出气;胸痛,突发的、剧烈的疼痛,伴随心慌、呼吸不畅等;腹痛,且疼痛有加重、范围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伴头晕、胸闷、气短等,与以往胃疼有差别;牙痛,尤其是一累就牙痛、一生气就牙痛,或是劳累、激动后牙痛加剧,这种痛往往累及多颗牙齿;不明原因的恶心和呕吐等。
发作前1个小时
上述症状越来越严重,可能会有突发意识丧失的现象,如晕厥、全身抽搐或持续性意识丧失等。这是阻止心脏骤停发作的最后机会,务必尽快到医院诊治,避免心脏骤停的发生。
抓住“黄金4分钟”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如遇有人突然倒地,判断无呼吸、无意识后,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抓住“黄金4分钟”,抢救越及时,成功率越高。
首先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指定一名人员拨打120、一名人员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观察患者胸部起伏,一旦判定为心跳骤停,立刻进行胸外按压;确定按压位置,双手交叠、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30次;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吹气时用眼睛余光观察胸廓,确认操作有效;以30∶2(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循环进行,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赶到。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配合心肺复苏术共同使用,可成倍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均配置有AED。
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定期体检
通过定期的心脏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心脏骤停的风险。
健康饮食
注意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严重损害;选择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健康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品。
规律运动
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确保心脏能够适应。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突遇有人心脏骤停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人工呼吸
或现场没有AED
持续进行心脏按压
同样有效
同时我们也倡导
全社会人人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术
才能做到关键时刻
“救”在身边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