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兴骤亡:使北方汉人免于被灭种的冉闵,为何称帝两年后身死国灭?

文|格瓦拉同志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兴,“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魏政权皇帝冉闵,被许多网友吹捧为挽救汉族危亡的“民族英雄”和“大救星”。这个之前颇有些“冷门”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受到如此高的推崇,原因无非是他曾在国内颁布 “杀胡令”,以屠杀胡人的方式来变相保护北方汉人,使其免于亡族灭种的境地。那么问题来了,使汉人免于被灭种的冉闵,为何称帝3年后便身死国灭?

一  嗜血的皇冠

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县人,生年不详,其父冉良本是西晋末年活动在陈留郡一带的汉族武装“乞活军”首领陈午的部将,虽然年纪很轻,但以勇猛多力、攻战无敌著称。等到后赵(羯族政权)明帝石勒击败陈午后,出于爱才的心理,便让侄儿石虎将冉良收为养子,并为他改名为石瞻。此后,石瞻跟随石虎征战南北,因功勋卓著,最终官至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图片

石虎剧照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石瞻以勇猛闻名于世,他的儿子石闵更是不遑多让,不仅身高八尺、勇力过人、骁勇善战,而且果断敏锐、计谋超群,是后赵军中难得的智勇双全型将领。正因如此,石虎很喜欢石闵,如同对待自己的孙子们一样抚养他。出于对石虎的感激,石闵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卖力,在一系列战事中击败劲敌前燕、东晋,因战功升迁至游击将军,封修成侯。

说段题外话。作为后赵第三任皇帝,石虎以残暴好杀著称,在以将军身份征战时便超级喜欢屠城,被他攻陷的城池鲜有活口留下。受养祖父的影响,石闵的性格也异常残暴,曾在沔南杀死东晋将领蔡怀及晋兵数千人,又在河南打败戍卒义军首领梁犊,虐杀数以万计的汉族士兵。由此可见,石闵曾经是一个沾满汉族军民鲜血的屠夫,用同胞的累累白骨铺砌成功之路

图片

冉闵发动政变杀死石鉴,随即登基称帝

石虎窃据帝位长达15年,终于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病死,由于继任者年纪太小且毫无威望,后赵很快便陷入混乱当中。在此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石虎的幼子石世、第九子石遵、第三子石鉴相继称帝,而石闵由于支持石鉴政变上台有功,被封为大将军、武德王,尽掌军政大权。永和六年(350年)闰二月,石闵发动政变杀死石鉴,随即登基称帝、恢复本姓,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二  颁布“杀胡令”,“拯救”汉族?

早在称帝之前,冉闵便对境内的胡人们开展“统战工作”,颁布命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但是,胡人并不相信冉闵真的会给他们生路,便成群结队地逃离冉魏。永和五年(349年)年底,冉闵看到胡人们不愿做他的臣民,便悍然颁布著名的“杀胡令”,规定“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两处引文均见《晋书·卷一百七》)。

图片

“杀胡令”使羯族遭遇灭顶之灾

“杀胡令”颁布后,希求富贵的士兵、百姓纷纷行动起来,利用手中各式各样的武器,对首都邺城内外的胡人进行无差别的杀戮,仅一天时间,便有数万胡人丧命。不仅如此,冉闵还亲自披挂上阵,率领饱受羯族残暴统治之苦的汉人们诛杀胡人,史称“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见《晋书·卷一百七》),简直是不分良莠、玉石俱焚的滥杀!

冉闵的滥杀政策激起胡人们的反抗,就在他建国称帝的当月,石虎第十一子石祗在故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起兵称帝,并与羌族酋长姚弋仲(后秦开国君姚苌之父)、氐族酋长苻洪(前秦开国皇帝苻健之父)结成联盟。石祗称帝的消息传出后,冉魏境内残余的羯族将士纷纷响应,冉闵的应对之策依然是毫无差别的杀戮,直杀得各地横尸遍地、血流成河,才算是稳定住局势。

图片

冉魏与其他政权对峙图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估算,在后赵统治期间(319-351年),北方汉人遭到残酷清洗,总人数由3000多万锐减到不足400万,几乎被消灭殆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冉闵颁布“杀胡令”,可以视为“拯救”北方汉族的“义举”,这也是近些年来他被网络民族主义者吹捧为“民族英雄”和“大救星”的主要原因。不过,综合各种史料来看,冉闵是否真心想屠尽胡人,汉人是否因此得以保全,很是值得怀疑。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杀胡令”的适用范围不包括石姓皇族,直到石祗称帝后,他们才遭到集体杀害。等到冉闵建国称帝后,更是加封次子冉胤为大单于,命他安抚、管理境内残存的胡人们,并且还将大批胡兵分配到他麾下。由此可知,身为胡化汉人的冉闵,无论是出于感情还是利益考量都没想过杀尽胡人,他只是希望胡人们能够对他顺从而已

图片

“杀胡令”打开族群仇杀的“潘多拉魔盒”

其次,冉闵没有颁布任何保护汉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政令,甚至出于猜忌,还残忍处死当初力助他称帝的汉族重臣王谟、李农、王衍、严震、赵升等人。不仅如此,“杀胡令”打开了族群互杀的“潘多拉魔盒”,造成数量更多的汉人被胡人杀害,使得河北地区成为人间地狱(“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见《晋书·卷一百七》)。

正因为上述两点原因,冉闵尽管有一系列的“丰功伟绩”,但没有任何一位史学家为冉闵歌功颂德,反倒是鞭挞、斥责者不绝如缕。与此同时,在唐朝官修史书《晋书》当中,冉闵并没有享受单独立传的待遇,其事迹被列入“汉人灾星”石虎的传记中,说明著史者将他们视为一路“货色”。

三  身死国灭

为了消灭石祗、统一河北,冉闵在永和六年(350年)十一月亲率十万步骑东征,利用各种手段攻打襄国,但围攻百余日却始终无法将其攻克。此后,石祗得到姚弋仲和前燕的大力援助,一度击败冉闵,并派大将刘显反攻邺城。不过,冉闵率领残众重创刘显,斩首敌军三万余级。刘显出于畏惧,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请求杀死石祗来作为报效。

图片

刘显被杀后,后赵才正式灭亡

果然,刘显回到襄国后,便在永和七年(351年)二月杀死石祗,并将其首级送往邺城。不过,刘显并没有率领襄国军民投降冉闵,而是自立为帝,并派军进攻冉魏。此后,冉闵、刘显之间混战1年多时间,直到永和八年(352年)正月,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襄国城门接应魏军,后赵才正式灭亡。冉闵进入襄国后,诛杀刘显及公卿以下百余人、焚烧宫室,并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

不过,冉闵刚刚消灭刘显,便遭到以逸待劳的前燕大军进攻。当年四月,冉闵带领骑兵抵抗前燕,与燕军大将慕容恪会战于魏昌(在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在激战当中,冉闵亲自披挂上阵,斩杀300多名敌兵,但随即遭到更多燕军的包围。冉闵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结果仅走了20余里,所乘宝马“朱龙”便无缘无故地死去,由此被燕军擒获,随即被押送至前燕皇帝慕容儁驻跸的蓟城

图片

慕容儁

冉闵兵败被俘后,前燕大将慕容评指挥军队包围邺城,而肩负起抵抗重任的则是冉魏太子冉智。此时,由于连年战乱,邺城城中严重缺粮,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象。为了稳定军心、民心,冉智竟然下令杀死石虎死后遗留的数千名妃嫔、宫女以充军粮,实在是惨无人道(“慕容评率众围邺......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见《晋书•卷一百零七》)。

就在邺城艰难抵抗燕军的包围时,冉闵被押送至蓟城,随即被前燕慕容儁鞭打三百下,送往国都龙城祭告先祖。随后,冉闵被押赴遏陉山处斩,死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时在当年五月(注:龙城即今辽宁省朝阳市,遏陉山位于今朝阳市边杖子乡大西山村旁边,现在名叫马山)。不久,邺城陷落,冉智君臣被押赴龙城,立国仅3年的冉魏就此灭亡

图片

冉闵罪行累累,却被后世某些人奉为民族英雄

拉拉杂杂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一点:冉闵的“杀胡令”非但没有起到挽救汉族危亡的目的,反而造成更多北方汉人被滥杀。所以,冉闵并不是汉人的“民族英雄”和“大救星”,反而是他们的梦魇与“大灾星”!而冉魏帝国之所以骤兴骤亡,很大程度上缘于冉闵实行滥杀政策,而他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结局,一点儿都不冤

参考书目

房玄龄(唐):《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