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从首都奥斯陆到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常有这样一种颠覆常识的奇特景象:寒风凛冽,幼儿园门口却隐约可见一排排婴儿车静静伫立,任凭风雪肆虐。即使是在咖啡馆外、公园里、商场外,这些沉睡的“车阵”更是随处可见,形状各异的婴儿车围成一圈,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的集体冥想。
在这些露天“停车场”中,小婴儿们脸颊冻得红扑扑的,在刺骨的寒风中独自入眠。而这些孩子的父母或保育师们,可能正安坐在室内,悠闲地品着咖啡,似乎全然不为门外稚子的安危担忧。
对于习惯把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细心呵护的中国父母来说,这画面简直是“惊悚片”。但不只是中国,近年来,许多移居北欧的外国人也对这种“风雪育儿法”感到十分不安。毕竟,在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行为很可能被视为虐待儿童或照看不周,引发路人报警,甚至导致父母被剥夺抚养权。
然而在北欧,冬天把婴儿独自留在户外午睡,却是一项流传百年的古老育儿习俗。人们很难不发出疑问:天寒地冻的,宝宝不会被冻坏吗?
一、“新鲜空气疗法”:让孩子待在户外吧
对于挪威人来说,让孩子在雪地里小憩,可不是什么“虐待”,而是一种历史悠久、被众多家庭奉为圭臬的育儿“养生术”。在他们看来,呼吸冬日里清冽的冷空气,是对婴儿身体最好的馈赠——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还能让宝宝夜里睡得更香、更沉。这项“必修课”,几乎成了每个挪威家庭代代相传的育儿智慧。
事实上,让婴儿在户外午睡的做法,在20世纪初的北欧就已盛行。当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欧洲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公共卫生运动随之兴起。
许多医生和专家力倡“新鲜空气疗法”,将户外活动视为预防疾病的良方,尤其强调其对儿童健康的裨益,提倡婴幼儿每天都应在户外待上几小时。尤其冬季,因供暖而不流通的室内空气,更是传染病滋生的温床,与之相比,户外凛冽的寒风,反而被视为“洗肺”养生的天然氧吧。
当时的医学界还普遍认为,呼吸寒冷空气能刺激肺部发育,增强孩子的抵抗力。1926年,冰岛医生 David Thorsteinsson 更是明确提出,户外午睡可提升婴儿免疫力,降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他的建议很快在北欧国家流行开来,成为备受推崇的育儿“真经”。
如今,在挪威,不仅家家户户乐此不疲,就连许多幼儿园也将“冰雪午睡”列为日常必修。哪怕零下十几度,萌娃们也会被推到户外去“透透气”。家长和老师们坚信,经过这番淬炼,孩子们不仅身体会更健康,独立意识也会更强——毕竟,连呼啸的寒风和嘈杂的噪音都阻挡不了他们的安睡,长大后必定心志坚韧、勇于迎难而上。
二、维京血脉的传承:大自然是最好的启蒙
让婴儿接受寒冷的熏陶,是现代北欧人独特的健康理念。但要真正理解这种注重培养独立性的育儿方式,就不得不追溯到滋养这片土地的维京古文化。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西端,大部分国土都在北纬58度以北,受北冰洋寒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这里常年笼罩在冰雪中。即便是最温暖的夏季,平均气温也只徘徊在15度上下,恶劣天气更是家常便饭。
正是在如此苦寒之地,航海民族维京人孕育而生。他们习惯于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冒险精神闻名于世,这种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和崇敬,正是维京文化的精髓所在。有这样一句冰岛古谚语“Hver vegur að heiman er vegurinn heim”,意为“每一条离开家的路,都是通往家的路”,可谓对维京精神的精辟诠释。在维京人看来,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有勇气去适应环境,并把那个地方视为家园。这种视野开阔、气度非凡的处世哲学,或许正是他们扬名海上的重要基石。
时过境迁,工业文明的到来使得人类极大地提高了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但维京文化所推崇的勇敢、坚毅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仍在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生活方式中隐隐流淌。让婴儿从小亲近自然,接受寒冷的”洗礼”,不仅能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对于北欧人而言,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启蒙课堂。即便是婴儿,也需要在阳光、空气和雨雪的滋养下,去感受生命的律动。这种亲近自然、崇尚坚韧的育儿理念,与北欧基础教育对户外活动的重视一脉相承。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们普遍相信自然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户外运动被视为培养孩子独立性格和强健体魄的关键途径。因此,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北欧的教育机构都会安排大量的户外活动课时,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拥抱自然。
三、服装功夫与智慧过冬:“天气不是问题,问题在衣服”
当然,虽说北欧人对自然的热爱堪称风雨无阻,但也并非毫无防备地赤手空拳“硬刚”风雪。
“Det finnes ikke dårlig vær, bare dårlig klær”是一句挪威口头禅,意思是“天气不是问题,问题在衣服”。在挪威,功能性极强的户外运动服装几乎是全民标配。比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就上演了这样一幕:当塞纳河上大雨滂沱时,挪威代表团的选手们极其熟练地戴上了长款冲锋衣的帽子。
面对极地的酷寒,挪威人尤其擅长“多层保暖穿衣法”——以羊毛保暖内衣作为必备核心打底,再视气温叠加衣物,最后套上防水外衣。把宝宝“放养”到户外午睡之前,他们会根据气温精准评估穿衣量,在数九寒天还会再套上厚厚的婴儿睡袋,确保婴儿不会受冻。监护人们也会时刻注意温度,一旦气温跌破零下15度这个安全阈值,就会果断中止孩子们的“冰雪午睡”。
可以说,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世代与风雪相伴、竞争、博弈而积累的生存智慧,造就了现代北欧人深谙自然规律并与之和谐共处的本领。
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并未令他们产生彻底征服、改造大自然的冲动,而是审慎地利用技术提升自身应对能力,并保持在挑战中磨砺的勇气——这大概也正是他们希望通过“冰雪育儿”传递给后代的宝贵品格吧。
作者简介
未奇奇ViVii,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介研究在读。资深赛博街溜子,热衷探寻文化符号与社会生态的碰撞交汇。擅长深度发散、无限跑题,故自我定义为一种“失败的大语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