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其时有我|胶东育儿所:红色乳娘 大爱无疆

郑昕桥

在山东半岛的东端,大乳山脚下,有一处承载着深厚红色记忆的地方——胶东育儿所。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刚来到人世的亲生骨肉,送给当地百姓带养。

图片

胶东育儿所旧址。人民网 郑昕桥摄。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境内)组建胶东育儿所,从周边农村选取乳娘哺育革命后代。

乳娘肖国英曾说:“八路军把孩子交给俺是信得过俺,待孩子必须比俺的更金贵。”

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宣传教育科副科长杨静讲述道,1942年,妇救会主任给肖国英送来了只有12天大的革命后代小远落。为保证有足够的奶水,一家人将不多的口粮大都给了肖国英。在肖国英的悉心照料下,小远落身体渐渐好起来。也是在1942年的大“扫荡”中,裹着小脚的肖国英,一手抱着远落,一手拽着5岁的女儿,拼命地朝丈夫事先挖好的山洞跑去。眼看着鬼子越来越近,可女儿累得实在跑不动了,一个劲地哭。情急之下,肖国英一狠心,把女儿撂在了灌木丛里,嘱咐她老实待着,然后用草盖上,抱着小远落跑上了山。第二天鬼子一走,她急忙找到藏女儿的树丛,扒开杂草,看到瑟瑟发抖的女儿,嘴里还嚼着野菜。让肖国英无比愧疚的是,正是那个晚上哭了一夜,女儿落下了终生哮喘的病根。可女儿后来却说“如果把八路军的孩子撂下了,俺娘的良心上过不去啊。”

图片

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屏幕上展示的乳娘形象。人民网 郑昕桥摄。

在胶东育儿所,像肖国英这样的乳娘还有300多位,她们用甘甜的乳汁,用生命和鲜血保护哺育了1223名乳儿,在敌人频繁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无一伤亡。

图片

乳娘们以超越血缘的母爱,视乳儿如己出,她们有的忍痛舍弃亲子保乳儿,有的落入敌掌全力护乳儿,有的深山雪夜以体温暖乳儿,有的严冬破冰寻鱼哺乳儿,有的舍命献血救乳儿……“人在孩子就在”是她们的庄重承诺,舍命护孩子是她们的无悔选择。她们用朴实无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用超越传统血脉亲情的伟大母爱,创造了一段苦难中的人间奇迹,展现了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精神品质,书写了抗战史上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浓彩篇章。

胶东育儿所的故事是革命战争年代无数感人至深故事中的一个缩影,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胶东育儿所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胶东育儿所旧址作为乳山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杨静表示:“胶东育儿所隶属于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主题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马石山勇士和胶东红色乳娘事迹。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