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又躺不平,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角度

图片

最近被科普了一个新概念:“45度青年”。其中,“45”度代表的是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既无法应付拼命“卷”的高强度压力,也不甘心彻底躺平,总是在两个极端状态之间反复横跳。

这种状态往往出现在职业、学业处在上升与发展阶段的人身上,呈现一种周期性的“仰卧起坐”:在新的季度到来时兴致勃勃地把时间表规划得满满当当,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样的生活索然无味,开始放飞自我尽情玩耍;临近季末,看着被抛下的进度,又会在自责与悔恨中重新发愤图强,并暗自发誓下一个季度一定要有始有终,接着开启新的一轮循环……

相信如果体会过这种状态,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这是一种非常内耗的状态。即使看似在总体上达成了某种平衡,内心却时刻受到努力和放弃两种心态的拉扯,难以真正平静下来。不仅如此,还会在每一轮“仰卧起坐”中,产生许多焦虑、自责与愧疚等情绪,埋下自我怀疑的种子。

这种“45度”的状态,如何破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打破这种不上不下的“人生角度”。

图片

之所以会在努力和躺平的矛盾中挣扎,往往是因为内心存在激烈的冲突。自身的理想抱负,家人的期望,现实的压力,激烈的竞争环境,彼此之间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在心中不断拉扯,左右为难。这种冲突的状态,正如卡伦·霍妮在《我们的内心冲突》中所说,是人类的常态。

内心的冲突,往往源于我们必须在一系列矛盾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在学生时代,有着学习的“主线任务”,面临的选择尚且有限;而步入社会后,就要面临着一次次没有既定方向的选择。是选择轻松稳定的生活还是未来的上升空间,是选择一份可观的收入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否要跳槽,是否要换城市,是否要建立自己的家庭……每一次面临选择,都意味着不确定的未来与必然发生的失去,而这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激活我们更深层次的内心冲突。

当我们在“卷”或“躺”的抉择中挣扎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

1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ideal self)与理想自我(actual self)。其中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觉,而后者则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

回想一下,我们想去“卷”时,通常会有两种驱动力:一种情况下,我们的状态是比较有能量的,勤奋、上进,想要实现更高的目标,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努力,就会无所不能。另一种情况下,驱使我们“卷”的是焦虑和危机感,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而是“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的竞争压力与紧迫感。

这两种心态,对应的都是理想自我对自己的要求:要变得更强、更优秀,成为一个自觉、自律的人,情绪稳定,没有不良的嗜好和习惯……总之,要成为更好的,甚至是完美的自己。

而当“躺”的念头出现时,常常是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产生挫败感与无力感的时刻。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现实自我的有限性:我们当下的才能、见识、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对同样一项任务,我们可能拼尽全力也达不到别人轻松就能企及的水平。我们也总会有一些改不掉的坏毛病,偷懒、拖延,会情绪上头,也会垂头丧气,全然顾不上理智与分寸。总之,现实自我与完美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而且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与弱点,不那么讨人喜欢,还可能会让我们屡屡失败、吃亏。

所以,卷与躺的冲突,其实是我们内心挣扎的体现:我们不甘心接受一个不那么平坦光明的未来,不甘心接受一个不完美的,甚至是有明显弱点与软肋的自己。

图片

2 外部期待与真实自我的冲突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有过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的经历与体验?

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两段内容相似,体验却完全不同的经历。我小时候曾在父母的要求下学过八年钢琴,花了很长时间练琴,学会了很难的曲子,但我却很少感到开心;即使考到了很高的等级,也很难认可自己取得的成就。上了大学后,我开始自学吉他,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多学会一个和弦的弹法,我都会很有成就感。

同样是学乐器,体验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差别就在于,我想要实现的理想自我是否是“真实”的。在学钢琴时,我给自己设定了很高的目标,但那只是我“应该做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期待,而不是自己发自内心想要实现的。而学吉他时,每一个小目标都是我自己想要达成的,是发自内心真实的需求。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体会,就会发现,当我们陷入“卷”和“躺”的冲突时,我们从事的,经常就是这样一类“应该做”,却很难体会到满足与成就感的事情。此时,我们内心正在经历的,就是“我应该”与“我想要”,即外界期待与真实自我的冲突。

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声音往往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推动着我们在正轨上“卷”;另一方面,我们内心可能并不认可这些要求,或者已经隐约察觉到这些要求不适合自己,于是,我们很难在努力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也就无法获得内在的续航动力,只能依靠间歇性的躺平和逃离来补充能量。

图片

现在,让我们从冲突的视角,再来解构一下“卷”和“躺”。当我们想到它们时,也许本身就抱着这样的心态:

“卷”是讨厌但“正确”的,即使“卷”让人很疲惫、很讨厌,内心隐约还是有着“努力奋斗才是正确的”的念头;而“躺”是喜欢但“不正确”的,“躺”的感觉很舒服很放松,内心却隐隐有着“不务正业”的担忧。

而所有这些冲突,其实都是我们在向自己提出这样一系列灵魂拷问:我在社会规则与自我感受之间,究竟应该怎样平衡?如果“正确”的事情让我很难受,是不是我的问题?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不会是离经叛道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已经藏在其中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有着强大主流声音的社会,我们身在其中,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潮流大势的冲刷。但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资质、想法与处境。所以,在其中立足的方法,就是充分觉察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1 找到自己的内心冲突点

当产生“卷”或“躺”的纠结时,就是一个内心冲突出现的节点。这时,我们可以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先不急于采取行动,而是让内心的声音浮现出来。

你可以尝试将自己“卷”与“躺”的声音一一列举出来,例如:

“我要再努力一点,因为这项工作对我很重要,我不能搞砸”

“我得早点到公司,免得让同事觉得我工作态度不好”

“我想躺一天,前几天熬夜太累了”

“别人都在喝奶茶聊天,我今天也摸鱼算了”

……

从这些声音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冲突的想法与信念,比如“我想努力取得成就vs我应该合群”,“我想休息vs我应该更刻苦”等。

2 寻找并倾听自己的真实需要与感情

正如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所说,想要发现矛盾,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首先要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感情。

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两个层面上发现自己的真实需要与感情:

身体层面上,我们在什么时候是活力充沛的,什么时候是舒适自在的,什么时候是疲惫不堪的;

情绪层面上,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到热情、好奇心、愉悦与满足,什么时候会感到平和与放松,什么时候是紧张、抗拒、别扭、不舒服的。

多去倾听这些信号,我们会更加熟悉,自己有热情、发自内心想要追求的是什么,自己舒适的状态是怎样的,以及自己排斥、抗拒的是什么。

图片

3 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与“应该”的声音进行谈判

这些让我们产生内心冲突的“应该”的声音,即便有时是正确的、对我们有好处的,也总让会人产生额外的压力与阻力,难以真正沉下心来去尝试与实践。这是因为,“应该”往往对应的是外界的期待,而外界的期待,又总是不切实际的,只会给你提出一个遥远而悬浮的终点,而不考虑我们的真实处境如何。就像父母只会期待我们学习好、挣大钱,但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当下真实的情况,我们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实现了目标,这些都是不具体、不清晰的。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与这个“应该”的声音进行谈判。谈判的重点就在于,寻找“应该”与自己真实的需要结合的部分,最后形成一个具体的、符合实际的目标。

例如,这个“应该”的声音可能是“我应该好好工作,赚很多钱”,其中,“好好工作”与“赚很多钱”,都是模糊而不具体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处境、能力、喜好与需要,尝试自己界定“好好工作”与“收入水平”的标准。参考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谈判,来制定出自己的目标与计划。

漫画《海豹与小章鱼》的作者王xx最近在一档播客中,就对“上班”的问题展开了一番讨论。其中,她、编辑与主播三人都很讨厌挤地铁上班的感觉,但在具体的工作选择上,他们做出了三种完全不一样的选择:王xx选择了彻底不上班,编辑选择了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而主播则选择继续长时间通勤,但开始试着转变态度去适应坐地铁的体验。从同样的感觉延伸出的这三种选择,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冲突进行了一番“谈判”之后的结果。

4 最后,不要害怕犯错,每一次冲突中的选择,都是在练习如何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的环境、要处理的问题总是复杂的,并没有一个永远正确的答案,而越是复杂的环境,就越要我们自己拥有判断方向的能力。而这个路标,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在一次次不断的练习中,我们最终会习惯,与众多的复杂与冲突和平相处,找到自己独特的人生角度。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