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0日讯(记者 王健文)在经历两次递表后,美的集团(000333.SZ)终于将在港交所上市。
9月9日早间,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港交所发行4.92亿股股份,发行价在52.00港元/股至54.80港元/股之间,预计于9月17日上市交易。以此计算,美的集团将成为近三年来港股最大的IPO。
虽然此次港股发行价较A股折让约两成,但从公开发行孖展倍数上看,目前散户的认购情绪仍较为冷淡。
而从此次IPO的募资用途上看,美的集团赴港上市,加码海外业务的意图明显。此前,公司多依赖收购知名品牌来打开海外市场,但业绩表现距2025年海外业务收入400亿元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成功赴港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未来发展能否实现快速发展仍待观察。
近三年最大IPO将至,散户认购情绪冷淡
美的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2013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23年8月起,公司开始筹划赴港上市。
根据美的集团的发行计划,此次在港股上市,公司计划发行4.92亿股股份,价格区间初步定为52.00港元/股至54.80港元/股。
若不考虑超额配售,公司此次预计将募资255.91亿港元至269.69亿港元。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以中位数金额262.80亿港元计算,此次IPO的募资规模为港股近三年之最。
与A股股价相比,美的集团此次港股IPO价格相对较低。在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的前一个交易日,公司的股价收于63.02元/股。而此次公司港股IPO发行价最高折合人民币约50.04元,较A股股价折价约20%。横向对比,家电龙头赴港上市,折价发行已经成为常态。国泰君安研报显示,海尔智家、海信家电港股IPO时,发行价较股价分别折让17.3%、22.7%。
在公告发布后两个交易日,美的集团股价持续下行。9月9日及9月10日,公司股价分别下跌3.06%、0.56%。9月10日,公司股价收于60.75元/股,总市值约为4244亿元。
从认购情况及基石投资者构成上看,此次港股IPO中,散户热情相对较低,但机构方面认购热情高涨。
招股书显示,此次美的集团IPO,公司拟公开发售0.25亿股,占比5%;国际发售4.68亿股,占比95%。此外,公司还有最高15%的超额配售权。
据捷利交易宝数据,截至9月10日晚6时,美的集团港股招股两日,但孖展倍数仅0.43倍,仍未足额。孖展即为保证金,港股IPO公司上市招股时,孖展倍数越高,代表散户通过银行融资打新的热情越高。今年6月,老铺黄金在港股上市,招股结束时孖展倍数超432倍。而此次美的集团招股两日孖展倍数仍仅有0.43倍,足见散户认购情绪之冷。
与散户相比,机构认购美的集团股份热情高涨。
据招股书,此次IPO中,美的集团共计引入了18家基石投资者,包括中远海运、UBS AM Singapore、国调基金二期、比亚迪、Boyu Capital、TCL实业、IDG资本等,上述基石投资者将合计认购约12.56亿美元(约97.90亿港元)的发售股份,超过公司总募资额的三分之一。且据路透社旗下IFR引述消息指出,美的集团首日建簿时,国际配售部分已获足额认购。消息称,仅来自长期投资者的需求已足以覆盖这宗交易。
在股权结构方面,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为美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何享健。何享健合计控制美的集团31.32%的股份。
在此次港股IPO后,何享健在美的集团的持股比例将被进一步稀释。据招股书,若公司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则何享健控制公司股权的比例将降至29.4%;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何享健控制公司股权的比例将降至29.1%。
频借收购外拓,赴港IPO加码海外业务
作为国内白电龙头,美的集团近年来业绩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2.74亿元,同比增长10.30%;实现归母净利润208.04亿元,同比增长14.11%。同期,美的集团的家用空调、干衣机、台式泛微波等9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但近年来,受下游地产行业疲软等因素影响,国内家电市场表现乏力。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规模达到阶段性高点8925亿元,2020年起,家电市场零售规模开始下滑,至2023年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
在此背景下,发展海外市场,成为美的集团不得不走的一步。
从此次美的集团赴港IPO的募资用途上看,公司加码海外业务的意图明显。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中,约20%的募集资金将投入到全球科技研发项目中,35%的资金将投入到完善全球销售渠道和网络、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中,还有20%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拓展海外产能。
美的集团的出海之路起步很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司就开始为GE、松下、LG、东芝等海外大品牌厂商提供OEM、ODM服务。但随着规模逐渐做大,公司也不再满足于上述业务,2006年起,公司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推动自有品牌出海。
为了加速自有品牌出海进程,美的集团开始大举收购成熟品牌。
2010年,美的集团斥资超5700亿美元,收购了埃及空调公司Miraco32.5%的股权,顺势打入非洲市场。2011年,公司以2.23亿美元对价收购开利拉美空调公司51%的股权,借此,公司也进入了拉美市场。2016年是美的集团对外收购的高峰,年内,公司先后收购了意大利中央空调公司Clivet80%股权,以布局欧洲市场,又完成了对日本东芝家电业务80.1%股权的收购,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
至此,美的集团在全球的布局初步成型。此后,公司的收购更加偏向补齐业务短板。
2017年,美的集团以37亿欧元的对价,收购了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的库卡集团94.55%的股权,进一步布局智能制造业务。同年又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Servotronix公司,将自身业务扩展至机器人伺服和控制系统领域。2020年,公司还收购了菱王电梯、合康新能,进军楼宇电梯、新能源业务。
持续收购下,美的集团的海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910.76亿元,收入增速为13.09%,超过国内业务的收入增速。不过,早在2021年,公司曾表示,要在2025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突破400亿美元(约为2900亿元人民币)。以公司目前的海外收入水平来看,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为了进行收购,美的集团背负了大额商誉,也面临着商誉减值风险。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商誉账面余额299.87亿元,上半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46亿元。公司的商誉中账面余额中,接近8成由此前收购库卡集团和东芝家电业务产生。
但即便通过大举收购扩充了自有品牌矩阵,但美的集团海外业务仍以代工为主。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代工产品的占比仍达到了61.59%,自有品牌占比不到40%。与之相比,早在2019年,海尔智家就宣布海外业务自有品牌占比接近100%。即便能够通过IPO取得资金,未来公司海外业务能否如愿增长,仍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