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做成马面裙自带花香,数字赋能助力手工艺品蝶变,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展现手工艺的她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李晓哲 实习生 吴新越
用牡丹花做马面裙,惊艳手工艺品展
本次妇女手工艺品展共有90余件作品展出,可谓精挑细选,件件珍品。所有的展品被放置在5个展区之中,包括数字赋能展区、各省区妇女手工艺品展区、绿色生态妇女手工艺品展区、精致生活展区、非遗文化展区,系统性展示巧夺天工的手工艺。
图片
马面裙
红色的马面裙在各大展品中十分突出,散发着阵阵牡丹花的香气,牡丹花、灯笼和喜鹊的元素绣在裙面上,吸引着嘉宾们驻足。
山东极智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驰行身穿旗袍,给大家揭开了这款马面裙背后的黑科技,“今天我带来的这个马面裙不一般,它用的是新型技艺提取出的牡丹纤维织成的。我们还把自然植物牡丹香味融入到马面裙里,让它散发牡丹花香味。”同时,她带来的马面裙图案也有其深意:灯笼的纹样代表点亮我们的生活,喜鹊的点缀寓意报喜,这些都是对此次论坛圆满成功举行的美好祝福。
姚驰行作为菏泽人,不仅带来了马面裙,还带来了同样是代表菏泽非遗的曹县江米人和云龙木雕。
图片
江米人
江米人作为国家级非遗,它的制作是以江米面、大米面和小麦粉为主料,加防腐剂和水调合蒸成熟面团后,掺入颜料利用各种方式塑形而成。此次展出的江米人作品《牡丹十二钗》,表现的正是身着汉服的两位女子,簇拥在颜色各异的牡丹花之中,人物神态逼真,花瓣薄如蝉翼,色彩鲜艳夺目。
同样以“牡丹”为题,木雕作品取名《盛世牡丹引凤来》。在这幅作品中,盛开的牡丹布满整个画面,凤凰“栖”于花间更是惟妙惟肖。整幅木雕作品表达出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景。
图片
盛世牡丹引凤来
值得一提的是,姚驰行的婆婆蔡秀芳是云龙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些巧夺天工的非遗作品也正是一代代人传承的见证。而在新时代,传统非遗有了更多的可能。“我们此次的主题是‘数字赋能与妇女参与经济’,我认为数字化对我们妇女创业很有必要,通过数字化把我们的传统技艺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姚驰行说。
数字赋能手工艺品,焕发新意
本次论坛聚焦“数字赋能与妇女参与经济”,此次妇女手工艺品展也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展现。
图片
礼行天下
黄色的点,红色的线,“写”出了“礼”字,一幅线编作品《礼行天下》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这幅作品利用电脑数控编程、三轴精雕机械打点等,使产品在功能上表现更突出、立体空间感更强。线形图画艺术,将儒家传统文化和线编艺术融合,与中国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紧密相连,积极探索文化艺术传承新途径。
图片
蓬莱元素文创丝巾
蓬莱元素文创丝巾,色彩鲜艳,质感垂顺,而它也运用了数字技术。在这一产品制造过程中,将数字化生产模式与正统手缝相结合,每一个针脚细节都复刻了正宗的传统工艺,丝巾卷边大小统一,滚边厚实,针脚细致。以数字引蝶变,用古意焕发新意,这一条小小的丝巾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现场还有一面“魔镜”引得大家纷纷驻足,忍不住尝试。这是一面智能导购虚拟试衣镜,参观者站到合适的位置,按照屏幕的提示,就能开启自己的“魔镜”之旅。“魔镜”可以捕捉并记录参观者的人脸,并生成专属形象。之后,参观者左右滑动屏幕即可实现1秒换装:驼色大衣配棕色裤子、红色西装套装、黑色西装套装……这让多少女孩的梦想照进现实。
手工艺品实现庭院经济,个人年收入超过20万元
用芦苇当原材料,能做出一只可爱的兔子,还是一只“发财兔”。这就是龙图草编。手工艺人用芦苇描摹出兔毛的质感,甚至还给它“穿”上小碎花上衣和背带裙。
图片
龙图草编
龙图草编作为妇女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正是借力弘扬非遗文化发展庭院经济,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周边农村闲置妇女劳动力就业增收,以“居家就业”模式助推村民富、集体强、产业兴。
同样手工艺品给妇女增加收入的,还有一只在展览中翩然飞舞的蝴蝶。只见彩色的蝴蝶扇动着翅膀,好像下一秒要从布料中飞出——这就是贵州布依族独臂绣娘梁忠美的作品《蝴蝶》。
“蝴蝶是自然界中美丽与蜕变的象征。蝴蝶蜕变象征着希望,成长和重生。”梁忠美这样介绍自己的《蝴蝶》,这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图片
蝴蝶
梁忠美从小绣蝴蝶,她通过观察深山里蝴蝶的形状和姿态,让绣出的每一只都各不相同,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作品销往全球,她与设计师合作的百蝶衣还登上了时装周的T台。现在梁秀忠不仅自己绣蝴蝶,还带着村里的绣娘一起完成订单,去年个人收入超过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