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工艺品行业都存在行业标准。例如,《竹简工艺品》行业标准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主导制订,并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13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订计划,历时2年完成。此外,《木制工艺品摆件》行业标准也通过了审查,反映了目前木制工艺品摆件的先进技术成果,为规范生产者加工、进一步指导消费者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
然而,也有证据表明工艺品行业在某些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例如,有报道指出传统工艺品行业市场门槛较低,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行业发展缓慢,应当规范行业标准。这表明虽然有些特定类型的工艺品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但整体上仍存在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尽管如此,从其他资料来看,不同类型的工艺品如漆器工艺品、金覆盖层电铸摆件、观赏石(摆件)等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等方面。
2024年7月,笔者到万山调研发现,当地从事朱砂行业的企业经营者和商会组织,都在呼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朱砂行业标准。然而,他们对于出台行业标准的意义和期待,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对这些不同的理解加以整理,并试图厘清行业标准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一、共识:改变行业发展现状
对于出台行业标准的意义,企业经营者和商会组织内部存在一个共识,那就是试图通过行业标准,改变行业发展的现状。
对于朱砂行业的发展而言,总体上存在两个问题,需要借助行业标准予以澄清。
一是,朱砂含量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之为一件合格的朱砂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朱砂含量少的产品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的物质(比如硫酸钡,重量大,但具有一定放射性,对身体有害),达到与朱砂含量多的同类产品相同的重量,并按照后者的克重计算价格,并都声称该产品是合格的朱砂产品。但朱砂含量多的产品,其生产成本要高于朱砂含量少的产品。在消费者与生产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识别品类质量的高下。其后果是,朱砂含量多的产品与朱砂含量少的产品,利润甚至可以相差20-30%,批发价相差2元多。对于“合格”产品的不清晰界定,会促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不做假生存不下去”),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朱砂工艺品是否存在毒性。由于朱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而汞含有毒性是市场上大众的一种普遍性认识,在无法正确区分硫化汞和汞的化学性质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对佩戴朱砂工艺品存在担忧和警惕心理。饰品含汞量是有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的。如果没有行业标准对此予以澄清,这一点很容易成为其他对手行业对该行业进行“污名化”打压的切入口。因此,朱砂行业迫切需要省、市组织专家,说明朱砂工艺品有没有毒,并对全国性的“首饰行业标准”进行修改,备注“硫化汞除外”等字样。
二、分歧:“打假”还是“正名”?
虽然行业相关各方在出台行业标准以改变行业发展现状方面都能达成共识,但是在行业标准究竟如何发挥作用方面,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
第一种认识,可以概括为“行业标准打假论”。
在持有这种认识的经营者那里,朱砂工艺品有所谓“真货”和“假货”之分。现行的朱砂行业标准是2021年实施的贵州省省标,规定朱砂工艺品的含量应该达到80%。在这种认识之下,达到80%的朱砂工艺品才是“真朱砂”,达不到的一律是扰乱市场的“假朱砂”。而一旦全国性的行业标准(国标)制订出来并得以实施,就可以成为“全国打假”的重要依据,这也将关系到朱砂行业的上升期能持续多久。因此,这些经营者说,对于全国性行业标准的颁行,他们都“急得很”。
第二种认识,可以概括为“行业标准正名论”。
在持有这种认识的经营者那里,行业标准“是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才是好朱砂”。在他们眼中,朱砂工艺品没有绝对的真假之别,只有相对的好坏差异。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相当于在行业内部提供一个参照坐标、一个值得对照的“理想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并向消费者市场呈现朱砂工艺品的应然状态。在鱼龙混杂的朱砂工艺品市场中,行业标准的出台发挥的是“正名”的作用。
三、厘清:行业标准的作用
那么,行业标准到底能够如何发挥作用?根据上述分歧点,这里对此试加厘清。
首先,行业标准是否有助于“打假”?
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朱砂工艺品的朱砂含量究竟有多少,是需要专业检测鉴定机构对样本进行粉碎性检测的,仅凭肉眼无法简单判定。因此,执法成本不低,专业性要求很高。
就算市工商管理局联合地矿局等相关技术部门展开执法,在执法现场也可能出现一线治理中常见的“猫鼠游戏”:相关部门来的时候,生产厂家或商家可以闻风而动,将朱砂含量符合标准的产品放在台面,作为样本供检测,而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暂时撤到仓库,密不示人。如此一来,执法行动对于“打假”作用不大。
从实践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到,行业标准的出台与“假货”在市场的流通,成为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索。从其他行业的案例来看,因为假货便宜,假货有相应的客群,造假的生产行为就难以根绝。比如LV的包,也照样有假货。
而在朱砂行业,2021年已经出台了朱砂工艺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该标准由万山区朱砂工艺行业协会提出,由贵州省工信厅归口,并由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万山区朱砂工艺行业协会、铜仁市检验检测院以及多个朱砂工艺品制造企业联合起草。省标要求,朱砂首饰的硫化汞含量应大于等于80%,并对相关检测方法、检测规则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
但据一些朱砂企业经营者反映,省标一直没有得到执行。一是因为市监局没有精力牵头执法。二是因为省标不是法律,更多依靠朱砂行业协会内部治理。由于生产低于标准含量的朱砂工艺品,收益很高而成本较低,不少企业仍然有动力不遵守省标规定。
可以想见,即使国标得以颁行,上述困境依然存在。
其次,行业标准是否有助于优化行业结构?
稍作分析便可发现,行业标准也并不能改变既存的行业结构。这里的行业结构,是指由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生产厂家构成的结构性关系。
在许多持“行业标准打假论”观点的朱砂企业经营者那里,“假朱砂”就等同于硫化汞含量低于80%的朱砂。事实上,他们其实是混淆了“假货”与“低端货”的概念。
所谓“假货”,其实更多是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意义上而言的。商家售卖的是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却将其宣称为是符合标准的正品,让该产品以质价不符的正品价格流通到消费者那里。经过了这个过程,产品才具有了“假货”的性质。“仿冒品”就具有这种性质,而决定其成为假货的关键,不在于“仿”,而在于“冒”,即“冒充”。因此,“假货”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虚假宣传,是一种消费者欺骗行为。
朱砂市场上不排除这类产品,但也存在很多不追求含量且以低价出售的所谓“低端货”。“低端货”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质价相符,并不存在虚假宣传和欺骗消费者行为,因此“低端货”并不一定是“假货”,它只是一种相对于“标准”而言的“不标准”状态。
行业标准其实是质价关系的统一标准。在企业方面,企业关于生产高端产品还是低端产品的分层定位,要早于行业标准而存在。行业标准的推行,其实是对高端产品的权威认证行为。因此,行业标准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高线”要求。而在消费者市场方面,对于一些有质量要求的消费者,行业标准是一种“底线”要求。但是购买符合标准的高端产品,还是购买“不标准”的低端产品,选择权在于消费者本身。高端和低端是参照“标准”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真”或者“假”。
因此,行业标准的颁行,并不会改变“高端货”与“低端货”的共生关系。低端货也因其能够满足相应的低消费客群需求,而具有了存在的正当性。毕竟,“标准”只是一个坐标性的基准,“不标准”仅仅意味着定量意义上的偏差,而不是定性意义上的“违规”乃至“违法”。在这个意义上,“标准”本身也为“不标准”赋予了合理化空间。
根据上述分析,行业标准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让符合“标准”的高端产品垄断整个行业市场,而是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差异化竞争的公平性,尽可能消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