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不浅,六十年!他是巴金的文学引路人和伯乐

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友情是巴金生命中的“明灯”,巴金有很多朋友,也有说不完的友情故事。徐汇区图书馆(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联合巴金故居,共同策划推出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主题活动“巴金书房”。
目前,第二期“巴金的朋友圈”正在徐家汇书院二楼“文脉”光盒空间展出。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书房”,走近“巴金的朋友圈”,寻访照亮巴金的盏盏明灯吧。
图片
交不浅,六十年
巴金曾在《我的责任编辑》中写下:“我应当高兴:我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责任编辑!……这是他给我照亮的路,这也是我生活的道路。”
图片
巴金的这位责任编辑,就是慧眼识珠提携巴金的叶圣陶,可以说是巴金的文学引路人和伯乐。巴金终生尊叶圣陶为师,即使成名后也始终对叶圣陶的扶持之情充满感激:“我每次翻阅旧作,就想起我从您(叶圣陶)那里得到的那点温暖,我高兴今天能够向您表示我的感情。”巴金和叶圣陶一起编《文学季刊》,为抗日杂志《烽火》贡献力量,亦师亦友的真挚情谊持续了60年。
图片
巴金的第一本小说由叶圣陶介绍给读者。1927年至1928年,旅居巴黎求学的巴金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经上海的友人索非介绍到权威杂志《小说月报》。时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小说月报》的主编郑振铎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而游学欧洲,临时由同是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叶圣陶、徐调孚接任主编。叶圣陶读后对《灭亡》大为赏识,决定尽快刊发这位初出茅庐的陌生作者的作品。《灭亡》在《小说月报》1929年1月号至4月号上连载了四期。因为与当时国内青年在大革命失败后不知何去何从的苦闷、彷徨情绪相契合,主人公杜大心为“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气概更是击中了无数人的内心,刊载《灭亡》的《小说月报》甫一上架就很快售罄。同年9月,《灭亡》单行本由开明书店出版,巴金开始在文坛上大受瞩目。
图片
《小说月报》给巴金“开了路”,让“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从此,巴金正式选择了以写作为终生职业,并在此后一发不可收,写下《死去的太阳》《春天里的秋天》、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作品,蜚声文坛。
期间,叶圣陶为《海底梦》《家》以及《巴金短篇小说集》做过广告,在巴金忙于文字应酬时劝其慎重发表文章,也退过《死去的太阳》稿件并提了很多充实修改的意见。巴金很是感激,他在《我的写作生涯》中这样写道:“我尊敬他为‘先生’,因为他不仅把我送进了文艺界,而且经常注意我陆续发表的作品,关心我的言行。”
1977年,巴金在《文汇报》发表了新时期第一篇散文《一封信》,那个充满激情的作家巴金又回到了读者们的视野中。80多岁的叶圣陶欣然赋诗一首遥祝巴金重新开始写作:“诵君文,莫记篇,交不浅,五十年。平时未必常晤叙,十年契阔心怅然。今春文汇刊书翰,识与不识众口传。挥洒雄健犹往昔,蜂虿于君何有焉?杜云古稀今日壮,伫看新作涌如泉。”巴金收到这首诗后不禁心潮起伏,在回信中答谢道:“看到您的工整的手迹,仿佛见到您本人;读到您的诗,想起五十年中得您不止一次的鼓励,感到温暖。我珍惜您的片纸只字,也牢记您的一言一语,这些都是对我的鞭策。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要学到老,改造到老,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巴金与叶圣陶相隔十多年后第一次重逢。巴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遇见叶圣陶,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很感谢他。”会后,巴金去看望叶圣陶,知晓叶圣陶喜欢饮黄酒,特地带去了一瓶陈年花雕。
图片
1978年3月10日,巴金与叶圣陶摄于北京叶圣陶寓所
(巴金故居供图)
巴老晚年除写作《随想录》外,尽力想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1981年3月12日,他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创作回忆录·关于<寒夜>》,倡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文坛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叶圣陶、茅盾、冰心、夏衍等热烈支持,叶圣陶在巴金的恳请下欣然题写了馆名。
1985年3月,巴金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代表中国作协专程看望了文学界知名人士叶圣陶、冰心等人。3月27日上午,巴金来到北京医院看望叶圣陶,叶圣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本新近出版的《叶圣陶散文甲集》送给巴金。巴金提醒叶圣陶多注意休息,叶圣陶劝巴金多写点。二老亲切愉快地交谈着,不曾想却是最后一面。
图片
1985年3月27日,巴金在北京医院看望叶圣陶
(巴金故居供图)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医院辞世,这一天恰是农历除夕。考虑到巴金的身体状况,叶家没有告知这个消息。但巴金还是从新闻中得知了这一噩耗,悲痛不已,平静后第一时间亲自与叶圣陶长子叶至善通话,表示慰问和哀悼。两天后,巴金致以口授唁电:“叶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他以身作则,给我指出为文、为人的道路;他的正直、善良、诚恳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在1989年的《怀念振铎》一文中,巴金再次感怀叶圣陶对自己的影响:“他不教训,他只引路,树立榜样。今天他已不在人间,而我拿笔的机会也已不多,但每一执笔总觉得他在我身后看我写些什么,我不敢不认真思考。”
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他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出版中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还与朱自清创办中国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
他就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
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阅读,同样有系统的阐述: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
“读书从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气,但你要知道,书能让你悄悄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有的青年人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可以成为一个普遍爱好读书的国家。”
今天,我们一起重读叶圣陶的作品,感受一代文学大师精深的思想和广博的胸怀。
推荐书目
《文心》
ISBN: 9787559467195
图片
作者: 夏丏尊 / 叶圣陶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文心》由我国教育大家夏丏尊、叶圣陶执笔,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畅销国文读本。全书由32个小故事组成,可以说是“中学生的32堂国文课”,生动有趣地传授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文学史等多种语文知识。《文心》一经问世便大获好评,虽然出版至今已有80余年,但是对如今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当下的学生、教师、文字工作者认真研读。
《稻草人》
ISBN: 9787569500226
图片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稻草人》是叶圣陶于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叶圣陶的童话作品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读来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倪焕之》
ISBN: 9787020170470
图片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这部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以主人公倪焕之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历史剧烈变动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生活道路,揭示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混乱和社会的黑暗状况,展现了当时广阔的历史背景。《倪焕之》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