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鸳鸯街道的租户刘霞(化名)和房东因租赁房屋受损发生争执,两人吵吵嚷嚷地走进了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鸳鸯派出所“老班长”调解室。在“老班长”陆培宝的巧妙调解下,最终,两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对“老班长”表示感谢。
陆培宝工作日常(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陆培宝,今年64岁,因其从军21年,曾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转业至公安工作后,又在多个基层岗位摸爬滚打23年,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家敬称“老班长”。2020年8月,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联合多部门,全力推进辖区驻所调解室建设,鸳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所调解室成立。陆培宝被返聘为人民调解员,成立“老班长”驻所调解工作室,负责辖区群众的矛盾纠纷调解。4年多来,“老班长”调解室调解辖区纠纷1300余宗,涉及当事人2800余人,涉及金额55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98%。如今,“老班长调解室”已成为鸳鸯派出所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一块金字招牌。
“金字招牌”源自老骥伏枥的孜孜不倦
调解室成立之初,从选址到装修,“老班长”陆培宝都全程参与,而这些装修风格也大多来自他的建议。“调解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重点是化解矛盾,居家平常的环境更能让人放松,也更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陆培宝有着自己独道的理解。
陆培宝分享自己的见解(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在调解室的角落里,保存着厚厚几沓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调解室成立4年来,每一次调解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信息。翻阅陆培宝的工作日志,会看到很多这样家长里短的故事。而每个工作日,已过花甲之年的陆培宝都会在这个调解室,一坐便是近10个小时,为群众释法评理,为这些家长里短的纠纷寻找一个最优解。
2020年,60岁的陆培宝光荣退休,在辖区群众中有着较好口碑和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他,被返聘为人民调解员时,身边朋友不太理解,曾如此劝说。“一辈子都在基层干,退休后发挥一下余热,为街坊邻居做点儿事情,给年轻同志分担点压力。”派出所所长何翔至今仍记得老陆给出的朴实回答。
4年来,“老班长”调解室日均受理量从1-2件,上升至5-8件,日均20-30位当事人,调解成功率始终98%以上,调解室墙壁上挂着的数十面锦旗成为“老班长”老骥伏枥、孜孜不倦的最好见证。
“望闻问切”把好矛盾纠纷的关键脉
陆培宝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调解工作法——“望闻问切”调解法,即“回望事情经过、听闻双方诉求、询问矛盾冲突、切中问题关键”。
今年3月,小学生陈某因为与同学赵某发生了口角,陈某在教室动手打了赵某几下,造成赵某头部和右上肢体轻微皮外伤。陈某家长却拒绝道歉,让赵某家人直接去法院起诉。赵某家人扬言事后打击报复。双方均报警。
调解室中,一方怒气冲冲,一方爱搭不理。陆培宝将双方分别隔开,逐个了解情况,倾听诉求,同时找到学校老师和当事学生询问情况,再由警方出面调阅事发监控。
详细了解情况后,陆培宝分别对双方进行释法说理,从法律层面的责任划分,到双方的情绪安抚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耐心劝说。双方意见差距不断的缩小,最终成功达成调解协议。
类似的案例在“老班长”调解室还有很多。很多纠纷到了他手里,他都能够准确切入矛盾的关键点,双方很快就能握手言和。“受理类型、调解方式、调解渠道都各有不同,但核心只有一个: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纷争。”陆培宝如是说。
讲法讲理讲情,绘制平安新“枫”景
在“老班长”调解室,不仅有陆培宝这个驻所调解员,还有多名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驻所律师。“调解工作不是简单列出法律条文就行的,而是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是一个讲究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陆培宝对个人和调解室的定位有着深刻的认知:“老班长”调解室不是执法部门和权力机关,更像是一个最基层的回应群众关注的互动平台,是辖区群众的小矛盾、小纠纷的汇集地,很多时候调解的成功,更多的得益于公安、城管、环保、市场监管、街道社区、司法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
陆培宝与多部门协同完成工作(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110报警,是群众有困难或有问题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很多民事纠纷并不在警方的管辖范围之内,可如果这些看似很小的矛盾纠纷解决不好,又可能引发大矛盾,甚至案件。”鸳鸯派出所教导员高松对此深有感触。“‘老班长’调解室的成立则搭建起一个说法讲理更有情的平台,当事双方通过沟通交流,职能部门依法介入,将矛盾化早化小。”
近年来,派出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出“老班长”调解室等系列创新举措,全力守好平安“主防”阵地,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助推各项警务工作见实效结硕果,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实现连续下降趋势,群众平安指数、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