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彰显司法机关职能作用。9月12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大足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特色产业高地建设的十条措施》,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会上,大足区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邓磊通报,近年来,大足区法院对标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围绕区委三届八次全会部署,紧扣大足区“246”现代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大足特色产业高地建设。
一是推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贯彻实施《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持续深化“诉讼冷静”机制,做实新时代商事领域“枫桥经验”。
二是构建便捷涉企诉服通道。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诉讼服务大厅全岗通“一站通办”,服务事项“一窗通办”,12368热线“一号通办”,全渝数智“一网通办”,车载法庭“一车通办”,强化立案工作指引,对涉诉企业提供“一站式”快立快审快执服务,推动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
三是持续降低企业涉诉维权成本。持续抓好商事案件审判效率,压缩鉴定、开庭、结案、上诉、流转等环节办理周期,为涉诉企业节省维权的时间成本。
四是妥善处理涉企商事纠纷。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助力拓宽实体企业融资和担保方式,保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落实落地。
五是审慎处理涉企刑事案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盗窃、故意毁坏财物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突出惩治寻衅滋事、恶意阻工、暴力讨债等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依法严惩合同诈骗、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对侵犯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六是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合理适用强制措施,审慎冻结企业银行基本账户,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产。对因生产经营暂时陷入困境无法及时履行债务的企业,依法慎用强制执行措施,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通过“放水养鱼”实现债权受偿和企业生存发展。
七是保障胜诉权益及时兑现。常态化开展“护企兴商”执行专项行动,不断优化财产处置程序,加大对流程节点的管控,最大限度缩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办案周期,提高涉企案件执行兑现率。
八是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定期与区发改委联合约谈“信用受损”企业,为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企业开具《主动履行证明书》。
九是完善企业救治和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暂时有困难但有发展潜力和经营价值的企业,帮助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重获新生。对产能落后、经营困难、没有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建议适用破产清算程序,快速退出市场。
十是主动提供精准司法供给。围绕“实业为本、制造强区”目标,通过“一街镇一法官”机制,探索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司法建议等形式引导企业依法防范化解重大法律风险。
随后,大足区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黎朝廷发布五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5个典型案例。
与会代表们认为,大足区法院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值得肯定。他们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法院的各项工作,希望法院继续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做深做实司法保护,做优做细司法服务,让法治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通讯员 王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