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随着中秋节的日益临近,连空气中都荡漾着一股甜美气息。9月12日下午,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办的一场名为“见字如面·中秋情散文会”在成都东周社艺文美空间举行。在小提琴的优雅配乐中,包括周东、张北丽、姚东伯等专业朗诵艺术家,为在场的读者们深情诵读了13位四川作家的13篇优秀散文,一起回望乡愁、铭记亲情。
13篇散文包括周克芹的《面对空明的月夜》、阿来《四姑娘山行记》、米瑞蓉《童年的园》、杨献平《雪中的河西走廊》、侯志明《尽令天下治春熙》、马平《树上的月亮》、李银昭《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享受》、蒋蓝《月光下的父亲》、彭飞龙《锦江春浓待佩弦》、庞惊涛《莹白的与黝黑的》、饶友君《木卡寨》、杨庆珍《雨天的豆花》等。这些散文书写的主题多涉及蜀中乡情、地理、美食。比如侯志明在《尽令天下治春熙》中写他眼中的春熙路,“这名字很美,用如此雅洁美丽的词语来命名一条街道,除春熙路之外,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条。很多同春熙路一样名扬九州的路或街,却是以江河名、城市名、建筑名、官府名,甚至纯粹的数字来命名,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情和色彩。而‘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是那样温和吉祥、充满激情与想象。……”
米瑞蓉、周东合作诵读米瑞蓉散文《童年的园》
米瑞蓉在《童年的园》中讲述她对成都人民公园的深厚感情,“它的名字对于在成都长大的孩子们来讲这是嵌入记忆深处的地方。无论你是否老去,无论是身处世界何方,那个承载你儿时美好记忆的地方总会让你想起你和玩伴儿们最开心的日子。……在我们的成长记忆里人民公园永远是记忆最深的一个美丽景致。那里的假山,那里的湖面,还有辛亥革命纪念碑,每一处都收藏着童年的记忆。”《锦江春浓待佩弦》中,作者彭飞龙讲述他曾在一次夜读中得知朱自清先生曾住成都宋公桥边,于是次日一早便借买菜之机仔细寻访的经历。“沿先生当年从望江楼回家的路,过九眼桥到锦江北岸,顺江前行,到望江楼公园对岸,那里便是宋公桥大体的位置。这段几字形的路程不过两公里,不知先生曾来去多少回,一路又有几多忧愁几多愤懑几多欢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